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开幕,威海推介精致城市品牌

时间:2025-08-17作者:admin分类:广告与营销视觉浏览:2评论:0

品牌既是象征,也是沟通方式,同时是企业以及城市整体实力的关键标志。5月10日,由国家发改委等机构共同承办的中国品牌展示活动在上海启动。同一天,2023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的区域品牌创新发展分论坛暨威海市区域品牌推介会成功举办,我市通过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宣传“精致城市”品牌,同时作为三个城市代表中的一种,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5月10日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开幕,威海推介精致城市品牌

威海市副市长赵宝钢,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该所研究员、威海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屠启宇,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习文,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处级干部申奇,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志荣,他们分别阐述了精致城市品牌如何助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形成一批叫响全省全国的“威海经验”

打造精品都市,国内没有先例可循,国外也很少见,威海在精品都市建设进程中,一边探索,一边归纳,一边进步,同时注重硬件和软件,开展创新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威海做法”。

在宏观规划方面,制定了全国首个精细化管理城市法规,撰写了精细化城市发展蓝图,奠定了精细化城市发展基础框架。公布了精细化城市评估标准,从人行道铺设到绿化维护等,均设有具体的技术规范,保证城市建设管理每个阶段都细致周全,使城市从规划布局到服务运营都有明确准则可供遵循。

尝试探索实际操作,抓住“城市双修”“无废城市”“美丽城市”等国家级试点机遇,启动城市健康检查,实施全方位微型更新,加速推进城市更新工程,迅速改善老旧社区条件,从而让城市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幸福。

威海近年来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最宜居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面达标,在山东省15年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有14年位列全省前两位,万元GDP能耗降低至0.31,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山东省处于领先地位,各项工作有力印证了“精致”与“幸福”的发展理念。

用绿色和温情来打造精致城市

去年十月,本市“以生态与关怀建设美好都市”的实践,成为全国六个、全球二十一个城市进步典范之一,被收录进《上海手册——二十一世纪城市持续进步手册》,供世界城市参考学习,“精致都市·幸福威海”再次获得广泛关注。生态与和睦是威海打造美好城市的表象与内涵,既达成了“窗外有景、途中入园”的都市雅致,也使民众体悟到“踏实的满足”日常雅致。

在推进“生态都市”创建工作中,应当以规划景区的思路来规划城市,维持威海特有的“山峦与海洋、岛屿串联”的城市格局。陆续公布城市形象维护法规,制定城市形象维护蓝图和维护清单,严苛标准实施铁路沿线、海岸线、环山路沿线“三条线治理”,先后实现沿海养殖征迁、岸线生态复原等治理复原任务,达成“水清、岸绿、滩洁、湾丽”的海洋生态保护成效,建成166公里海滨生态步道、22.6公里山景线绿化项目。

秉持“从细微处着手”的理念,通过小范围着手来构建城市整体的绿化景观。有效利用了城市中拆迁后空出的土地、狭窄的角落、被废弃的场地、无人使用的地块以及裸露的土壤等资源,穿插式地建设或改造了254个小型口袋公园。成功创建了诸如属相街、新威附路、火炬八街等一批受到广泛欢迎的旅游景点,切实达成了“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绿色,出门步行就能进入公园”的目标。此外,开发诸如自然景观与休憩观光相结合、自然环境与文化创新相融合等新型产业模式,自2018年起访客数量每年增加9.3%,旅游总收入每年提升12.2%。

推进“和煦都市”创建,始终把民众放在首位,关注居民及访客的体悟和体验,增强城市公共服务的易用性。每年开展若干项惠民“小工程”,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最快乐城市”。自2018年起,一共完成了29个道路拓宽项目,并建设了26个停车场所、12座人行天桥以及46个城市阅读空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有105个实行分时段使用,另外,还有227所学校将体育设施无偿提供给公众使用。

要有效处理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必须实施四项关键措施,首先集中处理房产证办理困难的情况,其次要清理闲置土地和未完工项目,再次加强低效用地的改造工作,最后提升城市管理的服务质量,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在市中心区域完成超过八千亩的低效用地图案调整,同时推动三百六十二个老旧社区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并成功解决一千三百多个引发民众不满的现象。

目前,威海正迅速制定新一轮打造精品城市的三年计划,将着重满足民众的实际需要,在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中实施更多雪中送炭式的举措,力求开创城市现代化推进和长久繁荣的“威海模式”。

全面积极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打造“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核心是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稳步促进共同富裕,从而提升民众的生活满意度。目前,本市正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全方位融入山东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2019年开春时分,威海确立了推动企业向更高目标迈进的三年计划。到了2021年,参与这项计划的两百家重点企业,其整体营收总额成功跨过了三千亿元大关,为整个城市的经济实现优质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2022年,威海重新启动了新一轮企业冲击新目标三年计划,着重培养两家冲刺千亿级规模的企业,十一家冲刺百亿级规模的企业,以及一百家冲刺新目标的核心企业,还有一百家冲刺新目标的储备企业,计划在2025年,力求构建起预期营收达到五千亿元的目标企业集群。

凭借海洋的有利条件,紧紧抓住“双碳”战略的契机,着力推动碳汇产业的发展,坚定追求“占据海洋碳汇发展首要地位”的愿景,汇聚了国内蓝碳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和相关组织,深入探索海洋生态价值转化方式,在蓝碳机制探索、指标核算等方面获得诸多重要进展。

威海近些年持续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核心,集中力量构建“1+4+N”创新平台网络,迅速改进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品牌塑造等制度,形成了威高集团医用植入器械及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腾森橡胶轮胎(威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郭永怀实验室)等众多省级、国家级重要创新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例从2019年的49.5%、位列全省第四,大幅提升到2022年的67.36%、位居全省首位,2022年成功进入全国创新城市百名排行榜。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