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论文进展停滞,毕业生如何按时毕业?天津农学院教师答疑

时间:2025-08-10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7评论:0

无法返回校园进行实验,论文撰写陷入困境,面临两难;“目标单位规定六月份必须取得毕业证书,我能否如期完成学业?”自天津农学院教师启动“朋辈互助”活动后,众多应届毕业生纷纷提出他们的困惑。实验室因疫情防控暂停运作、所需资料未能带回校园、田野调查因疫情无法外出进行……诸多学生反映,疫情突然爆发使得论文进度受到严重影响。

在居家隔离期间,毕业生的论文创作该如何开展?同时,导师、学校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又是如何采取措施,力求将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呢?

与实验、田野调研相关的论文完成受影响

寒假来临之前,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邵渤涵已与导师就论文结构达成共识,并顺利完成了摘要、绪论等章节的撰写。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她对于剩余的实验环节感到忧虑重重。原计划寒假结束后返校,按照预期,四个月的时间足够完成实验,然而现在看来,即便在3月底或4月返回学校,我也无法确保实验能够按时完成。至于何时能够重返校园,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这给我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记者观察到,众多工科学生因实验室关闭和无法回校做实验,导致论文进度滞缓,这一现象并不罕见。同样,农学、医学等专业的学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对于文科院系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地调研困难”。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教授祁进玉指出,许多人类学、民族学的论文都需要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因此受到疫情的影响尤为显著。2021届毕业生受到了主要影响。目前,6月份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已完成预答辩,而2021年的毕业生正面临数月乃至一年的实地考察任务。然而,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学生尚未踏上征程。李亮,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的副教授,指出,在经管研究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企业对话是必要的,然而目前我们只能依赖信息技术手段,如问卷调查和语音电话进行交流,对于这些博士研究生来说,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标准或许并不严格,他们可以通过对研究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提高计算机模拟实验和数值研究的比重,这样仅需两三周的时间就能完成实验部分。然而,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说,实验之后还需经历论文撰写的阶段,这一过程步步紧凑,对于那些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的学生来说,无疑会带来一定的挑战。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教师花阳如是说。

此外,有同学反映,在居家期间,导师的指导存在难度,资料不完整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进展。邵渤涵表示,在家撰写论文并与导师进行线上交流,其效率显然不如线下交流。而且,他的论文还涉及到单控机程序等硬件设计的相关内容,这些程序存储在宿舍的电脑中。若在家进行相关工作,则需重新编写,工作量相当繁重,而且所需资料也无法随时取用。

指导改线上,师生合力确保论文质量“不缩水”

一方面,由于特殊时期的客观条件所限,导致诸多不便;另一方面,鉴于“严把论文关”不仅是学术训练的关键步骤,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经环节,近年来,这一做法已逐渐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普遍认识。

疫情之下,毕业生的论文是否会因此出现内容不足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导师和学校又该如何协助学生,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这份重要的“学业成果”呢?

记者观察到,教育部于3月初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指出,各培养机构需遵循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全面安排夏季毕业研究生的学位授予事宜,主动拓宽文献资源,助力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同时,导师需强化与学生的日常交流,通过线上交流与研讨,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与撰写学位论文的必要支持和指导。

疫情下大学生论文写作困难_疫情期间毕业论文指导策略_机电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

在对外经贸大学,学生仅需凭借个人账号与密码,便能借助校图书馆提供的虚拟专用网络,轻松获取各类学术资源。金融学硕士殷璐,按照既定计划,在2月底提交了论文的初稿。得益于去年秋季便着手收集数据,至寒假来临前,论文主体内容仅剩三分之一尚未完成。她透露,同学们在2月底提交的初稿,完成度普遍达到八至九成。殷璐指出,通过远程手段搜集资料、填补信息空白,总体上并不复杂。然而,与过去定期召开的会议相比,采用微信会议、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往往面临时间难以统一、回复延迟等挑战。

面对面交流信息量较丰富,所需时间较短且效果显著,适合三人一组进行任务分配。线下仅需20分钟即可解决的问题,若仅以书面意见呈现则难以理解,若通过电话解释,可能耗时长达一小时。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影响不大,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所需工作量可能会更大。荆然,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系主任,负责本科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她提及,该学院引入了一套本科生论文提交平台,学生可在家中上传论文,教师登录后便能够提出修改建议。“此举初衷在于降低论文打印纸张的使用,恰逢疫情期间,正好派上了用场。”

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也进行了改进,使得在家登录后下载资料变得更加便捷,同时网络速度也得到了提升。今年,李亮负责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谨性,他更倾向于使用文档批注功能。通常情况下,他会利用Word文档的修改批注功能进行简单的提示,遇到难以解释清楚的问题时,则会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必要时还会进行电话交流。

邵渤涵提到,相较于线下面对面指导,线上学习和交流需要学生展现出更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她直言不讳,每次与导师交流之前,都会对问题进行梳理,并制作一份清单,力求使提问的目的更加明确。通过这种方式,自身的逻辑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导师也能迅速把握到她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此外,线下环节对学生提出了迅速回应的要求,每次交流结束后,学生需迅速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交给导师,以便核实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

昔日,同学们或许在实验过程中偶会翻阅文献,而今,他们拥有了充裕的时间深入阅读。因此,他们需认真完成文献调研,增强理论知识、实验技巧和技术的掌握,以便返校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教授高丽红透露,她将利用微信、Zoom会议等平台与学生保持定期沟通,组织线上小组会议,让学生汇报论文撰写的进度以及阅读文献的体会,力求使学生持续保持学习和研究的活跃状态。

审核、答辩更灵活,让毕业生更从容

除了写作和导师的辅导,“严论文”的要求还贯穿于评审和答辩的整个流程之中,因此,每位毕业生都必须经历论文的流程环节。中期检查能否顺利进行?送审和答辩又将如何进行?在特殊时期,这些问题尤为引起毕业生的关注。

记者观察到,《通知》强调需对学位论文的提交、答辩以及学位颁发的时间、方法和流程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力求确保具备条件的研究生能够按时取得学位;对于那些因受疫情影响而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学生,培养机构可以适当延长培养及学位颁发的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会议次数。除此之外,培养机构能够通过网络审议等途径举办学位评定委员会的集会,推动远程视频答辩的实施,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匿名投票,确保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毕业生能够及时拿到学位证书。同时,一些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也推出了“延期毕业”的政策,比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建议,由于疫情原因确实无法按期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毕业的时间限制。

花阳认为,针对硕士和博士生,学校可以实施延长答辩和论文提交期限的政策,同时增加毕业答辩的次数,甚至采用远程答辩的形式。对于那些实验尚未完成的毕业生,学校可以在暑假期间为他们安排答辩,并对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给予适当的关注和调整。

邵渤涵对延期答辩的政策持保留态度,他坦言自己尚不确定延期答辩是否会对自己的入职产生影响,同时他仍然希望能按计划在6月份顺利毕业。他目前的计划是本月内完成所有可以撰写的内容,以便更明确实验的各个部分,从而可以返校后加快实验进度。周世祥、刘博超记者报道。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