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致论文进展停滞,应届毕业生如何按时毕业?

时间:2025-08-09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10评论:0

无法返回校园进行实验,论文的撰写面临困境,而“意向单位”又规定必须在六月前取得毕业证书,我能否如期完成学业?自天津农学院教师启动“朋辈帮扶”活动后,我们收到了许多应届毕业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由于疫情防控导致实验室暂停运行、所需资料未能带回学校、野外调研无法外出进行……众多学生反映,疫情的不期而至使得他们的论文进度遭遇了严重阻碍。

在居家隔离期间,毕业生的论文创作该如何进行?同时,导师、学校以及教育管理机构又是如何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减轻这种不利影响的呢?

与实验、田野调研相关的论文完成受影响

在寒假来临之前,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的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邵渤涵已与指导老师商议完毕,论文的整体结构得以确立。她不仅撰写了摘要和绪论等章节,然而,受疫情影响,她对于尚未完成的实验部分感到忧虑重重。原计划寒假结束后返回校园,按照预期,四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完成实验。然而,目前看来,即便在3月底或4月能重返学校,我也难以确保届时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至于何时能够回到学校,目前尚无确切消息,这给我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记者观察到,众多工科学生因实验室关闭、无法回校进行实验,导致论文进度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现象并不罕见。同样,农学、医学等领域的院校学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而对于文科院系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难题则是难以进行实地调研。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教授祁进玉指出,许多人类学、民族学论文都需要进行实地田野调查,而这些调查受到疫情的影响尤为显著。2021届毕业生受到了主要影响。截至目前,今年6月份毕业的硕士和博士生的预答辩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然而,对于2021届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需要参与为期数月甚至一年的实地调研工作,但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学生尚未启程。李亮,对外经贸大学信息学院的副教授,指出,在经管研究领域,进行实地考察和企业访谈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目前我们只能依赖信息技术工具,如问卷调查和语音电话进行这些工作。对于这类博士研究生来说,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是相当大的。

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标准或许并不严格,他们可以通过对研究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增加计算机模拟实验和数值研究的比重,仅需两三周时间即可完成实验的补充。然而,对于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来说,实验完成后还需经历论文撰写的阶段,这一过程时间紧迫,对于那些前期准备不够充分的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的教师花阳如是说。

此外,有同学反映,在居家学习期间,导师的指导存在难度,资料也不够完整,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进展。他们表示,在家撰写论文并与导师进行线上交流,其效率显然不如面对面沟通。邵渤涵还提到,他的论文还涉及到单控机程序等硬件设计的相关内容,而这些程序数据存储在宿舍的电脑中。因此,在家进行工作时,他需要重新编写程序,工作量相对较大,而且相关资料也不在身边。

指导改线上,师生合力确保论文质量“不缩水”

一方面,由于特殊时期的客观条件所限,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鉴于“严把论文关”是学术训练的关键步骤和人才培养的必经阶段,近年来,这一做法已逐渐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大高校的普遍认识。

面对疫情冲击下的毕业论文,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论文是否会出现内容不足的情况?导师和学校又该如何协助毕业生,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这份至关重要的“毕业作业”呢?

记者观察到,教育部于三月初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上半年毕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相关工作的通知》(该文件简称为《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培养机构需依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全面协调夏季毕业研究生的学位授予事宜,主动扩大文献资源的使用范围,以确保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同时,导师们需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研讨,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与论文撰写的帮助与指导。

机电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_线上导师指导论文质量_疫情下毕业生论文写作困境

在对外经贸大学,学生们只需凭借个人账号与密码,便可通过学校图书馆提供的VPN系统,轻松获取各类学术资料。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殷璐,在2月底依照既定计划,提交了论文的初稿。得益于去年秋季便开始的数据搜集工作,她在寒假来临前,论文的主体部分已完成了三分之二。她透露,同学们在2月底提交的初稿,完成度普遍达到了八到九成。殷璐指出,通过远程手段搜集资料、填补信息空白,总体上并不算特别困难。然而,与以往定期召开的会议相比,采用微信会议、电子邮件等手段进行交流,却面临众人时间不统一、回复速度较慢等问题。

面对面交流信息丰富,耗时短且成效显著,适合三人一组进行布置。线下仅需20分钟就能阐述清楚的问题,若仅以书面意见呈现则难以理解,而通过电话解释可能需要耗费整整一个小时。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影响不大,但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所需付出的工作量可能会更大。荆然,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国际贸易学系主任,负责本科生的论文指导工作。她提到,学院引进了一套针对本科生论文的专用系统,学生可以在家中上传论文,教师登录系统后便能够直接给出修改建议。“此举原本旨在降低论文打印纸张的使用量,而在疫情期间,这一措施恰好派上了用场。”

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现在在家中登录系统下载资料,网速也有了显著提升。今年,李亮正在指导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为了保证论文的严谨性,他更倾向于使用文档批注功能。通常情况下,他会利用Word文档的修改批注功能来提出建议,遇到难以用文字表达的问题时,会选择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必要时还会通过电话进行交流。

邵渤涵指出,相较于日常的线下辅导,网络学习与交流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主动要求。她透露,在与导师交流之前,她会将问题逐一整理,并制成清单,力求使提问的目的更加明确。通过这种方式,自己的思维逻辑得以更加清晰,导师也能更快地把握她所遇到的具体难题。此外,线下环节对学生提出了及时反馈的严格要求,每次交流结束后,学生都需迅速整理成文字材料,提交给导师,以便核实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无误。

昔日,同学们或许在实验过程中穿插查阅文献,而今,他们拥有了充裕的时间来深入阅读。这便促使他们需认真完成文献研读,强化理论知识、实验技巧及技术的掌握,待返校后,便能迅速投入到实际操作中。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教授高丽红透露,她将通过微信、Zoom会议等平台与学生保持定期的沟通,组织线上小组会议,让学生分享论文写作的进度以及阅读文献的体会,力求使学生们持续保持学习和研究的活跃状态。

审核、答辩更灵活,让毕业生更从容

在写作与导师辅导之外,“严论文”的严谨性还贯穿于评审和答辩的整个流程之中,因此,每位毕业生都必须经历论文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期检查能否顺利进行?送审和答辩又将如何展开?在特殊时期,这些问题尤其引起了毕业生的广泛关注。

记者观察到,《通知》强调需对学位论文的提交、答辩以及学位颁发的时间、方法和程序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力求确保具备条件的研究生能够按时取得学位;对于那些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时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可以适度延长培养及学位颁发的时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会议次数。除此之外,培养机构能够通过网络审议等多种形式举办学位评定委员会的会议,同时进行远程视频答辩活动,并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匿名投票,确保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毕业生能够及时获得学位。一些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也推出了“延期毕业”的相关措施,例如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对于那些由于疫情原因确实无法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毕业的时间限制。

花阳认为,针对硕士博士生,学校可以实施延长答辩和论文提交期限的政策,同时增加毕业答辩的次数,甚至考虑采用远程答辩的形式。对于确实因实验未完成而无法按时毕业的学生,建议在暑假期间为他们安排答辩,并适当考虑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邵渤涵对于延期答辩的政策持保留态度,他坦言自己尚不确定延期答辩是否会对自己的入职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如此,他仍期望能赶上毕业进度,争取在6月份顺利完成学业。他计划在本月内完成所有可以撰写的部分,以便更明确地规划实验的后续步骤。据此,他打算回校后全力以赴地进行实验研究。

(本报记者 周世祥 刘博超)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