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年前光明日报首改横排,震动四方,引领排版变革潮流

时间:2025-10-20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1评论:0

七十载前的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完成了一项影响深远的变革,率先在全国报纸中采用横向排版方式。在当天发布的《关于本报改为横排致读者》中,该报阐述观点:现代中国报刊书籍的布局形式,需随文化进步及其实用需求而调整,亦须配合民众阅读习惯的演变。采用汉字横排书写,实为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同年,《光明日报》刊登胡愈之撰写的《中国文字横排横写是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相符合的》一文,对横排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说明。第二年元旦,《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格式,随后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和图书纷纷效仿。

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发布通知,告知读者报纸将改为横排排版。

在“五四”运动刚开始的时候,钱玄同就提倡横排方式。1917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三号的“通信”部分刊登了他的观点:人的眼睛在看东西时,左右并排比上下重叠更自然。如果在房间里横向观察左右方向,感觉非常轻松;但如果垂直观察上下方向,则需要频繁地抬头低头,这样会感到吃力。根据这个道理可以推断,阅读横排文字比阅读直排文字要简单。此外,用右手书写时,笔画的走向必然是从左到右,这一点对于汉字和西文都适用,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字的笔画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但是汉字向右书写,这种方式确实笨拙。要是依照西方文字的写法,从左向右,横着延伸出去,那么没有任何不方便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在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阐述过“文字横行”的好处:从生理角度讲,眼睛横着看视野比竖着看要开阔很多,实验表明,眼睛直视前方时,向上能看见55度,向下能看见65度,总共达到120度。从侧面望去能够覆盖九十度,从正面望去能够覆盖六十度,两只眼睛合计能够覆盖三百度;减去其中五十度是重叠的部分,实际能够覆盖二百五十度。横向的视野比竖向的视野宽阔一倍以上。由此可见,文字横向排版能够减轻视觉的疲劳,而且当前科学领域的著作大多已经采用横排形式。一九五四年,胡愈之、叶圣陶等人士相继发表文章,倡导采用横排、横写的排版方式。

自从1955年1月1日《光明日报》率先在中国报纸中采用横排排版方式以来,同年10月23日,经由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决议》第7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门及相关机构应继续推动报纸、杂志和图书的横排排版,同时建议国家机关、军队、教育机构及各类人民团体,逐步实施公文函件的横排书写格式1955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相关文件,其中提到要推行简化汉字,同时逐步采用横排书写方式,学生用纸和考试卷子等也应当尽量使用横排形式。1955年11月12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布文件,内容涉及军队汉字简化、普通话推广及语言标准化,要求报纸、杂志、图书等出版物及公文、函件采用横排横写方式,相关部门需着手准备,分步落实。

吴玉章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期间,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文字改革的道路》一书中提及相关情况,报纸方面,全国性报刊自1956年元旦起已整体转为横排格式,多数省级报纸亦已实施或正在筹备横排调整,根据1955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372种期刊里,已有298种采用横排排版,占比达到80.1%,期刊方面,自1956年起,全国性期刊除个别例外,其余全部改用横排排版方式。一年来,图书采用横排的亦在逐渐增多。”

新时期的1981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行政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三章第六条第八款明确指出:国家行政公文的文字必须采用从左至右的横写方式,并实施横排。从那时起,横排便成为我国公文必须遵循的标准格式。

新闻报纸排版设计_中国报纸横排改革_光明日报横排历史

汉字从龟甲上的刻字演变到清代《红楼梦》的抄本,再到解放初期的书报杂志,一直保持着自上而下的竖向书写方式,这已经形成了几千年的书写传统和阅读习惯。如果突然改变这种格局,可能会引发很多人的反对怎么办呢?《光明日报》具有远见卓识,面对这种情况沉着应对,果断行动,在元旦当天率先在全国发起“文字革命”——这真是有胆量、有魄力!看准了方向,就敢于成为先行者,这种做法非常值得称赞。

“纵横”这个词汇,除了能够体现上下、左右的方位,还可以形容一种无惧无畏的气概,比如杜甫在诗中写道:“凌云健笔意驰骋。”《光明日报》也具备“多壮思,文雅驰骋跃”(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所展现的特质与胸怀。

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纵”与“横”并非完全隔离,而是特定环境下可以共存的两种状态。《光明日报》除了横排的正文内容,经常见到竖排的标题——多用于狭长形或类似狭长形的版面设计,这体现了“互相协调”的设计原则。

从观赏层面讲,垂直与水平元素搭配得当,布局有变化,显得庄重雅致。如今,这份出版物也留意到竖式标题里,主要文字、次要文字以及署名者的位置分布,目的是让阅读者看得更顺畅。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勇于开创的行动精神在《光明日报》上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比如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全国性深入探讨。这场探讨对于坚守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启动改革开放进程具有深远影响。譬如,2024年《光明日报》设立“文风改善讨论”栏目,针对长期存在的文风弊端进行深入探讨,激发了公众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

排版方向从垂直转为水平属于文字运用范畴。《光明日报》向来注重文字使用的标准性。二十余年前,本人受邀前往该报讲解标点符号的运用方法。如今,部分版面设有特邀校对,旨在确保卓越的规范水准。

回顾历史,卢戆章在1892年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标志着中国首部横排书籍的出现,这一形式在后来的语文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行文方向的选择成为其中关键节点,共和国初期的《光明日报》则勇敢地开启了这一变革,如同勇士般推开历史障碍的大门,展现了其远大抱负和坚定决心。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06日 11版)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