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改下,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科学分组建议与实践探索?
当前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班级管理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越来越普遍,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获得了有效激发和体现。本人作为教师,对此进行了主动的探索实践。
科学精准分组调控
青少年时期是增强个人自律意识、培养协作观念的黄金时段,班级采用团队化运作方式能够为此创造条件,提供氛围。依据个人工作体会,建议教育工作者在起始阶段必须重视合理划分小组。
依据“团队内部多元化,团队之间均衡化”的思路来调整搭配。学习程度各异、思考模式不同、理解力有别的学生能够相互补充,班主任需针对每位学生的特性来安排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确保各团队实力相当。这样,团队内部、团队之间都能营造相互扶持、共同探讨、激烈辩论的良好风气。
其次,需对“侧重学业,兼顾管理”的方案加以改进。实践一段时间后,各团队间的差异会慢慢暴露出来。那时,指导老师要重新配置团队成员。依据学业表现、管理成效以及协作态度进行分配,强化学习的重要性,结合管理育人的作用,力求管理辅助学习、学习促进管理,实现学习与管理和谐共进的目标。每学期两次的调整优化,使组员之间的合作得到很大提高。
运用“以竞争为引导,以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激发内在活力。班级管理借助团队协作形式,设置多种奖励机制,促使各小组在学习、日常规范、行为准则、环境维护等方面展开竞争,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成“管理育人主导,提升三项能力”的育人宗旨:管理育人彰显团队意义,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本领、相互支持本领、协同作战本领。
精细规范职责分工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严谨界定工作范围,清晰划分团队内部分工配合,是提升班级管理成效的重要环节。
首先确定核心人物,落实分级负责制。团队协作初期,负责人由授课教师委派,进入稳定阶段后由团队成员推举产生。负责人必须挑选出学业水平高且擅长协调的学生担当。积分统计员每周负责核算团队得分,因此要选派工作严谨、细致、公正且勇于担当的学生负责此职。组长可以推荐组员来负责收取作业和班级的其他工作,这样可以在小组内部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的管理体系,为班级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管理打下基础。
其次要清晰界定工作内容,设定不同层级负责人的具体任务。例如,负责汇总的岗位需要负责统计各团队积分登记表,负责教学任务的岗位需要在晨读时段或学科教师指定时间收取本团队作业,负责物资管理的岗位需要及时回收物品并详细记录,负责设备维护的岗位需要管理教室电脑及电教设备并处理维修申请,负责学生出勤的岗位需要记录学生到校情况及胸卡佩戴状况。各级负责人任务分工清晰具体,岗位分明,达成了“每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每个人都有具体任务”的要求。
精确实行奖惩激励
首先明确考核评估的具体标准,在常规管理层面,重点考察个人仪表仪态、早操与晚操的参与情况、环境卫生状况、寄宿学生的行为规范以及自主学习时间的管理情况;在学业管理维度,则主要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以及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情况。学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能够彼此交流,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也可以引领、协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向他们伸出援手;在集体活动层面,经由收集意见和深入商议,咱们班级制定了若干小组评分标准。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可获加分,主动负责班会活动同样加分,为班级活动献计献策奖励更多,表现突出的个人事迹给予加分,负责黑板报及宣传工作有额外奖励,平时表现良好的小组还有特别奖励。
二是对小组合作进行周点评、学期末激励措施相结合。每星期的集体会议,我都要引导学生回顾前一周班级或团队遇到的不足,商讨优化方案,并且表彰上周总得分最高的两个团队,成员们能够挑选在自习时段进行一次自由安排或免除一次作业,亦能自行构思公平的表彰方式;在阶段性总结时,各团队需呈现工作成效,增强彼此间的挑战精神,彼此激励;学年结束时,将分别对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体给予荣誉及物质上的肯定。
要协调各学科教师参与进来,确立一致的评价规范。小组合作学习的考核评估涉及所有学科领域,为此各学科教师的评价规范、考核方法需保持一致。班主任要和各学科教师紧密配合、深入交流,共同拟定统一的评价规范。
团队协作方式下的集体治理显著强化了学子们的自主约束感,促进了他们独立学习本领的提高,为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创新途径。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04月01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