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内刊,解决两个问题,让员工乐意参与UGC

时间:2025-08-22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1评论:0

制作企业刊物,不论是在网络平台还是纸质媒介,倘若全靠文化部门成员自行摸索撰稿、搜集素材,效果必定不佳。当前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自主创作内容才是内容运营的核心要义。要使职员积极参与其中,就必须妥善处理两个关键事项。

第一道门槛不宜过高,撰写七八百字对当前职员来说要求太高了,一条微博140字的篇幅已是极限。对职员而言,越简便的途径越能激发参与热情。笔者今年调整了投稿流程,公司新闻类的稿件仅需在朋友圈分享截图并附上两三句简短文字即可,成效明显。第二项激励需带惊喜,稿费这类方式已显陈旧,移动互联网追求的是令人惊叹的体验。假如你构思一个幸运轮盘游戏,每期获奖者亲自操作轮盘决定结果,得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体验会怎样?

三、让每条信息都有被点开的欲望

如今不少知名账号,标榜拥有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关注者,然而浏览其发布的内容时,可见实际阅读量往往仅占一小部分,甚至更少。多数订阅号虽然拥有庞大用户群,但真正吸引读者点击的内容却屈指可数。不过,若我们考察那些在社交圈内被广泛分享的文章,仍能从中归纳出一些规律。

公司内部的微信刊物,也必须设法让职员愿意点击,甚至主动传播给他人。首先,标题需要精心设计,虽然标题党招人讨厌,但绝对不能省略;其次,文章要图文结合,版面要整洁,总得让人看着不那么碍眼;再者,每篇内容都要提炼1到2个关键点或精彩之处,这样手机用户滑动屏幕时能迅速把握核心内容。

四、山寨热点为我所用

我们必须承认,社交平台以及公共事件对职场人士的作用力,远超企业自身的引导力。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借鉴社会上的流行话题,这样更容易增进企业与员工的情感联系。看看最近郭美美事件在多少知名公众号上成为焦点?利用热点来沟通,效果远胜于单纯讨论事件本身。

企业内刊排版设计_员工参与内容创作_企业内刊UGC运营

部分公司制作企业专属的“美食推荐”节目,向职员介绍周边餐饮,职员们自行策划表演,相关内容很快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另有一些公司借鉴《罗辑思维》模式,让内部积极分子拍摄数分钟的视频或音频,用幽默风趣的方式播报企业动态,反响同样良好。这些创新举措,难道不也是提升企业雇主形象的有效途径吗?

五、设定推送频率培养阅读习惯

留意那些在微信上拥有大量粉丝的账号,它们通常每天只发布一条内容,并且发布时间非常稳定。这种做法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数据显示,微信用户阅读内容的高峰期主要出现在早晨通勤途中和晚上准备入睡时,而午休期间也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阅读小高峰。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些用户阅读习惯的规律,就能增加我们的信息被看到的可能性。

企业微信刊物的更新频次该如何确定?我认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式,要看公司是否已经构建了素材供应的体系,有素材才具备基础。每日发布最为完美。在启动阶段,建议每周发布两三条,必须确保每条信息都富有特色,让职员愿意传播,这表明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效。

六、找到合适的内刊小编

企业内部刊物,应当以轻松愉快的态度来创办,过于严肃反而难以成功。建议从公司内部选拔一批善于娱乐的员工,尤其是那些在微博上拥有大量关注者、在微信好友名单中人数众多的职员,让他们担任内部刊物的兼职编撰。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设置激励性的奖励,他们定能将这份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从人才管理的层面,我们可以为这些表现突出的员工提供更多发展平台,这部分员工将是公司在数字移动化时期非常珍贵的资源。

依照我先前在相关篇章阐述的见解,移动通信网络时代的降临,全面重塑了公司运营的诸多环节。顺应潮流,利用外力,方为最恰当的管理革新之道!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