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佐良、姜庆共、任美君等物件成童年经典,背后故事耐人寻味?

时间:2025-08-10作者:admin分类:广告与营销视觉浏览:7评论:0

赵佐良、姜庆共、任美君(从左至右)

咏梅香脂盒

泰康牡丹什锦饼干听

1978年年历

美加净牙膏包装

光明牌大白兔奶糖听

鹅牌内衣商标

向阳牌保温瓶、泰康饼干罐、大白兔糖果盒、百雀羚护肤品、芳芳牌儿童爽身粉、海鸥牌照相机、小熊牌摄影玩具、留兰香牙膏……这些物品伴随了无数儿童的成长,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为永恒的经典。它们代表着“上海制造”的荣耀,曾经在国内享有盛誉,甚至远销海外,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潮流。然而,若要人们准确道出那些流传千古的设计大师的姓名,恐怕寥寥无几的人能够做到。

与现今的设计师常处于众人关注的焦点不同,前辈设计师们往往默默无闻,隐匿于作品的背后,他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这些经典之作背后的故事,无疑是引人深思的。

在那个设计师被称作“美工”、在图纸签名尚不普遍的时代,究竟是谁亲手塑造了那些经典之作?以“上海风景”工作室创始人及一位平面设计师所珍藏的众多经典设计为展品,“父辈的设计”展览已先后在无印良品、静安区图书馆以及上海当代艺术馆亭台展出,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回顾往昔。据周祺透露,目前已有16件展品找到了对应的包装设计师。

我们期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以及寻找经典产品设计者的行动,使大家认识到设计本质上是服务于人类生活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周祺,这位“上海风景”工作室的创始人,一位年轻的80后设计师,带着一丝遗憾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些产品的设计者,其中一些已经离世,而健在的也大多年迈。当然,也不乏那些至今仍活跃在设计文创领域的资深设计师。

好看的包装设计图案_老一辈设计师故事_上海经典产品设计

随着那些幕后英雄的身份逐渐揭晓,当人们得知这些设计师曾如何以巧妙的技艺挥洒笔端,不断追求卓越,塑造了上海制造的辉煌,成为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忆中的某些片段便会深受触动。正如年逾古稀的上海著名设计师赵佐良所说:“那些上海经典设计的背后,蕴藏着老一辈设计师的坚韧精神。”

师傅带徒弟,从美加净到留兰香

自1949年始,受制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我国进口商品严重短缺,日常生活用品的供应主要依赖国内自主设计及生产。因此,上海城市功能逐步从消费中心转变为生产中心,众多产品凭借其卓越品质在国内市场广受欢迎,上海轻工业的强大实力在国内享有盛誉。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产品的包装设计却未能跟上生产制造的步伐。那时人们常言:“我国的产品质量堪称上乘,包装次之,价格更是低廉。”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增加外汇收入,上海建立了与设计行业相关的院校和专业,培养并输送了众多专业人才。然而,“设计师”这一称谓在当时尚未广为人知。赵佐良正是在那个时期被称作“美工”。在那个年代,在工厂中,我们被称作‘美工’,和木工、电工等工种并列。1963年,赵佐良从上海轻工业学校造型美术专业顺利毕业,随后被分配至上海日用化学品二厂担任美工职位。一年之后,这位勤奋肯干又有灵气的年轻人,得到了提升的机会。

按照上级单位人事科的组织,他正式成为了化妆品设计领域的泰斗顾世朋的弟子。此举并非他个人的选择,而是由公司决定,经师父应允,他自己也欣然接受。整个过程相当简单,他当时就明白师父在行业内的盛名,因此感到非常喜悦。

赵佐良的导师顾世朋出自一个文化世家,尽管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校美术教育,但凭借着自身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了上海日化黄金时期的开拓者之一。在1962年,当他在设计美加净牙膏的包装时,灵机一动,根据“美净”的发音特点,创造了一个外文商标“MAXAM”。这个商标的字体设计别具一格,无论是从左向右还是从右向左阅读,字母的排列顺序都保持一致,显得格外有韵味。美加净牙膏的包装设计既简洁又独具匠心,自上市以来,迅速在我国轻工业出口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注册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品牌之一。

顾世朋对上海制造的又一贡献在于,上世纪60年代,他携手钱定一共同创立了食化公司的美工团队,从基层工厂选拔优秀的美工人员,共同致力于食品和日化产品的设计创新。工厂与顾世朋签订了“师徒合同”,这使得赵佐良得以加入食化公司的美工组,在顾世朋的指导下工作。

这份纸张泛黄的“师徒契约”被翻出,映入眼帘的是那个时代师徒间的教学之严谨。例如,合同中明确指出,赵佐良作为学徒,需按时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培训期限届满后,他应熟练掌握使用工具绘图、黑白稿件以及彩色稿件和彩绘技法的运用,并达到能够独立进行设计的程度。”

赵佐良至今仍深刻记得前辈设计师们坚实的绘画基础。“那蓓蕾铁罐上的花朵,正是顾师父亲手绘制的杰作,”他亲眼目睹了师父为蓓蕾品牌塑造形象的过程。同样身为食化公司美工组领头的钱定一,在负责设计广为人知的泰康牡丹什锦饼干罐时,也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绘画能力。这无疑体现了“时势造就英雄”的道理。由于印刷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在20世纪60年代,产品包装上的图案、花卉以及实物图像并非通过照相机拍摄,而是完全依赖设计师手工绘制。作为包装设计领域的资深领军人物,钱定一凭借对美术史的深刻理解,所绘制的饼干形象栩栩如生。在特定时期,上海几乎所有的饼干罐图案均出自他的手笔。

此后,赵佐良在包装设计领域大显身手。在创作“咏梅香脂”的包装时,鉴于化妆品设计当时正遭受特定时代的强烈影响,他在设计外包装时显得格外小心。我们美工团队那时也是绞尽脑汁,成功挖掘出众多能展现红色文化的图案元素,例如红旗、浦江日出的图案。我自己也曾绘制过一款大瓶装护肤霜的标签——“永红牌护肤霜”,以及延安宝塔山的画面。赵佐良审视着自己的作品,觉得“咏梅香脂”的设计堪称成功之典范。其灵感源自于毛主席的“咏梅”诗作,并以梅花为设计蓝本,精心构思。梅花在寒冬中绽放,香脂则是冬季护肤品,二者相得益彰。其独特的花形与香气令人难以忘怀,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咏梅香脂”的包装采用铁盒形式,赵佐良在设计上巧妙地发挥了材质的自然美感。他在银色的马口铁上印制了一层透明的黄色,使其呈现出金色光泽。随后,他又用金色线条勾勒出红色的花朵和黑色的树枝图案。整个铁盒呈现出上白下红的鲜明色彩对比,金色线条的勾勒更是让图案显得更加细腻和精致。“咏梅香脂”的设计不仅与时代文化及大众审美相契合,还展现了设计师独到的审美见解,精确把握了产品与时代文化的交融之处。该产品一经推出,便赢得了广泛的喜爱。

师父顾世朋所设计的“美加净牙膏”享誉全球,而赵佐良所创作的“留兰香牙膏”在外观设计上也毫不逊色。据悉,起初,这两款牙膏因包装问题而出口不畅,幸得师徒二人各展所长,方得以扭转局势。顾世朋师父以红白两色包装著称,而边学习边创作的赵佐良则巧妙地以三片绿叶作为留兰香的识别标志,此举大获成功。赵佐良谦虚地表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教导。我得知,自55年前我设计的留兰香牙膏问世以来,它至今仍持续出口,近三年来,每年的出口量达到了6000万支,而这批订单据说是由英国Tesco所下达。

父亲教女儿,年历片可换红房子大餐

赵佐良曾言,设计并非单纯关乎美观与否,实则关乎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针对特定人群进行创作,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远不止于审美,它更是对公众、对社会有益的举措。”在那个时代,设计师凭借其扎实的美术绘画功底,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与心灵。

任美君设计师回忆起父亲任晓志设计鹅牌内衣的初衷。早年,任晓志曾在金门广告公司供职,之后,他于南京路南洋袜衫厂任职,既负责美术设计,又担任营业员一职。“父亲自幼热爱绘画,主要靠自学,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正是由于在饭店橱窗中看到任晓志绘制的厨师端菜广告,五和织造厂的老板独具慧眼,将他招至公司旗下。自1948年投身于该厂广告部门,任晓志全面负责了包括所有商标、产品包装以及广告设计在内的各项工作。

任美君及其三个弟弟妹妹均受到父亲任晓志的熏陶,投身于艺术设计领域。任美君供职于上海的一家广告公司,该公司每年负责为外贸部门下属的众多进出口企业设计日历和年历片,并将这些作品分发至各国大使馆及商会,以此宣传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对外贸易形象。她设计的“金边娃娃”年历片,其中的娃娃与背景均采用了当时出口的丝绸和花布,画面布局亦出自她之手。到了1980年,任美君依旧承担着年历片的设计任务,然而,她察觉到时代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历片的风格也可以更加雅致。她从民族舞蹈《丝路花语》中汲取灵感,并考虑到套色印刷的特性,精心绘制了众多舞者与乐者的形象。相传,这套年历画曾十分抢手,甚至在大光明影院门口能换取砂锅。此外,印刷厂的员工们也回忆称,用一套年历画作为交换,就能在红房子餐厅享用一顿美味的法式大餐。

自然,一个经典的品牌形象往往是由众多设计师共同协作而成的。以任美君绘制年历片人物为例,与此同时,她的同事徐昌酩则专注于背景的绘制。再如大白兔奶糖罐,那大白兔从蘑菇中跃出的经典形象出自江爱周之手,而整个糖果罐的包装设计则是由王纯言负责。

经过细致的搜寻,众多曾主导当时审美趋势的设计师名单逐渐浮现,诸如光明牛奶巧克力的包装设计者单秀华、学生日记通讯录的平面设计师周智诚、光明啤酒瓶贴的平面设计者陶佰欣、永久自行车商标的设计师张雪父等……然而,仍有众多经典设计的创作者深藏于历史长河之中。

赵佐良表示,他深知作为一名走过半个多世纪的设计师,现阶段应当致力于何事。目前,他承接的商业设计项目相对较少,转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参与社会设计活动之中。赵佐良表示,他愿意将设计的舞台让给年轻一代,自己则坐在台下,为他们的精彩表演鼓掌欢呼。目前,他担任上海美术学院“百年上海设计史”研究项目的顾问,致力于挖掘那些默默无闻的产品设计英雄,力求使上海设计史更加贴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此外,他还慷慨地将200多件设计手稿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设计所蕴含的巨大能量。设计师们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成为公众人物、英雄楷模,这无疑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赵佐良的话语彰显了老一辈设计师的气节与担当:“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要成为铺路石而非绊脚石,将上海设计的精髓代代相传,这也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历史使命。”(陈琳)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