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展板图片及校内广场景观设计要求
本文采用Word格式,下载后可在任何编辑环境中对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设计展板图片进行编辑。篇一为艺术设计(环艺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展板命题,针对2021年上半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毕业设计艺术设计环艺方向展板。一、题目设定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主题的艺术大学校内广场景观设计。二、要求方面,建筑作为人类创造,旨在服务于人类。校内广场不仅是文化空间,也是实用空间,其价值在于尽可能满足师生及访客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等多样化的活动需求。通常,文化广场的设计比例会根据其性质和规模来决定,其给人的感觉应当是宽敞的。若非如此,将难以吸引人们驻足。因此,一般而言,文化广场的面积应当符合以下条件:视线与建筑高度的比率适宜。
在广场内部进行尺度设计时,需关注踏步、石阶、栏杆、人行道宽度以及停车要求等细节,确保其与人和交通工具的尺寸相匹配。同时,广场的比例和尺度也会受到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影响。合理的比例和尺度设计不仅能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能提升人们在广场内活动的舒适感。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核心主题的艺术大学广场景观设计,广场南北长度达150米,东西宽度为100米,南北与东西两侧地面保持水平。广场东侧及南侧毗邻校内园路,园路宽度为3米。而北侧与西侧则靠近校内的一条步行街,街面宽度为5米。广场的交通布局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游客们以参观、游览、交流与休憩为主要活动,依据广场的特性和功能,特意减少或尽量减少车流量,营造出一种随意、轻松的氛围。
文化广场的内部交通布局,确保了人们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既能欣赏广场的美景,又能享受交流的乐趣。在文化广场的环境设计中,广泛融入了树林、绿化、花卉、草坪、山水等自然元素,这种手法对于打造文化广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园林艺术巧妙地将建筑与山水融合,若缺乏环境的衬托,任何建筑都将显得黯淡无光,这同样是一条不可忽视的规律。校内文化广场的水景设计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水作为造型的设计;另一类则是水与周围环境或特定元素相互配合的设计。校内广场兼具文化场所与实用场所的双重属性,其价值在于尽可能全面地满足师生及访客参观、游览、休闲、娱乐、集会等多种需求。作为自然人和社会个体,人类需要交流以避免孤独,需要运动以保持活力,也需要适时坐下休息。
人生活于水边,亦对火焰情有独钟;热衷于采摘与捕捉;渴求庇护与阴凉,渴望远眺,观察他人而不愿被他人窥视;他渴望拥有领地,寻求适宜的空间尺度;人追求安全,亦寻求挑战;偏好平坦道路,却有时偏爱涉水、跋涉、穿越障碍、跨越桥梁;同时,人渴望沟通、恋爱、被关注,亦乐于关注他人,因此,设计场所时需充分考虑人性的多样性。4、展板规范如下:各校需将资料以光盘形式提交,考生文件夹应按照“准考证号+姓名”的格式命名。在整理资料时,需提取设计元素,构建毕业设计的构思框架,并在展板上清晰展示所收集的校内广场相关资料。同时,应提供多角度的方案效果图,以明确展示广场的设计构想。效果图既可手绘,也可使用电脑制作,且数量不得少于一定标准。
5、10张分析图,分别展示了3个广场的设计细节,包括交通、绿化、水体、铺地、雕塑等方面的设计内容。同时,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展板共有2张,每张尺寸为900mm*1200mm的KT板,横版或竖版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展板需确保图像清晰、文字准确,且版面设计富有创意,能够充分展现设计理念。篇二:环境艺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其学制相对较为封闭。众多院校将此类活动与教学课程挂钩,特别是在毕业实习阶段,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期限内成功获得实习机会,而另一些学生在寻找实习单位上耗费了过多时间,导致……
环艺0805班,张娜老师指导,2021年12月,环境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课题为“商业综合体设计与周边环境设计”,任务包括:1. 确定场地并进行实地考察;2. 确定商业综合体建筑及景观设计的风格、色彩搭配和设计理念;3. 搜集资料,绘制手稿;4. 制作最终效果图。项目意义在于,从项目本身出发,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预想;从选址来看,以汤逊湖和湿地园为基础,有助于探讨建筑如何更好地融入环境。
将损害程度降至最低,确保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既能满足人文和商业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能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作进度需分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具体安排如下:11月28日至11月30日进行课题启动,包括资料搜集;12月1日至12月5日着手商业综合体及其周边环境的设计与建筑室外环境的规划;12月6日至12月10日进行商业综合体的背景调查,涵盖生态环境和仿生建筑设计;12月11日至12月15日确定设计主题为“dream mall”商业综合体设计,并撰写开题报告;12月16日至12月20日对项目进行综合背景调查,包括藏龙文化、区位分析、仿生学元素的运用,并编制设计说明书提纲。 12月21日-12月30日实地测量,方案初稿草图 12月3
1月1日至15日,对方案进行修订并最终确定;1月16日至31日,对方案进行深化研究,并完成相关图纸的制作;同时,着手准备毕业设计说明书的初稿。02月01日至02月17日进行方案汇总及展板制作,02月18日至02月29日着手撰写设计说明书,03月20日至03月23日进行版面细微调整并提交最终成果。关于设计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设计、分析和表现等方面,具体如下:项目实地调研显示,该工程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的藏龙大道,地处江夏区西部,属于滨湖平原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占地面积大约为13万平方米。交通条件优越,乘坐732或755路公交可便捷抵达,距离三环线不远,驾车仅需15分钟便可到达光谷广场;30分钟内可抵达5号或6号武昌火车站;从中环线出发,50分钟内即可抵达天河机场,均位于光谷20分钟生活圈内。主要消费群体包括:新购住宅的居民。
纸坊城区的居民、村落中的村民、来自其他区域的人口、学生群体、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工业园区里的员工等,他们构成了这个社区的多彩画卷。因此,通过这次深入的实地考察,我更加坚信,在周边环境中打造一个商业综合体项目是当务之急。在设计阶段,我们将紧密结合生态科技的应用,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融入我们的设计方案之中。对周边环境及气候特点进行详尽剖析,全面发掘场地中的积极条件,并转化其不利因素。同时,考虑到建筑与周围环境空间互换的效应,引入微型园林、人工湿地、植被屋顶等先进技术,对自然环境实施生态修复。在结构体系的选择上,我们采纳了钢结构作为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耐久性强、自重较轻、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易于塑造及循环利用等优势。自然通风的设计理念,着重于借助自然条件来促成自然通风。在夏季,通过建筑内部空气的热压效应,实现建筑的热压通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烟囱效应。新鲜空气从建筑底部吸入,而污浊的热空气则通过预先设计的排风口排出。进入冬季,由于室外风速较高,便利用门窗来组织风压通风。至于屋面绿化设计,则是将屋面的园林景观与建筑技术以及绿化美化相结合,从而凸显出一种意境之美。充分运用园林植被、微地形、水域以及园林装饰等造园元素,采用借景、点缀、遮挡等造园技巧,打造出具有不同使用功能和特性的屋顶园林景观。最终,制作出模型。运用3D Max、SketchUp等软件,将设计好的立体效果呈现出来。同时,收集与设计课题相关的案例,以图文形式详尽展示。截止至2021年7月,文档采用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