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翻出老房子里的电话储值卡,重拾青春记忆
时光不再发声,唯有岩石可以诉说。不曾料到,一句古训竟然被二十多载前的一叠细小卡片给应验了。
过去整理旧宅时,原以为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却意外找到了整个年少时光的印记。一本厚重的卡片收藏册,安放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轻轻翻开,哗啦作响,倾泻出一段岁月的往事——那些曾经广受欢迎的电话充值凭证。凝视着卡面上的斑斓色彩或素雅设计,瞬间将我带回了那个在工厂工作,耳边充斥着各地口音,鼻尖萦绕着机械气息的时期。
那个时期,工厂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很多,若想给家里挂个电话,就必须去排队使用那部绿色的公共电话机。投入硬币时声音清脆响亮,既繁琐又容易丢失钱币,因此这种预付费卡简直是不可或缺的宝贝。但我对它的喜爱,并非因为它能方便通话,完全是因为它外观精美!你别嘲笑,那个年代娱乐方式匮乏,一张设计独特的卡片,就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品。同事用完的卡片,我视若珍宝地收下,特意购置了卡册,逐张插入其中,如同整理邮票一般。有个在通讯公司工作的朋友,了解到我的这个爱好,每次来工厂都像献上宝物,给我带来些稀奇的,有时甚至是一套整套的,使我在工友们中间得意了好长一段时间。
这张小卡片,里面包含的学问非常丰富。它并非普通的塑料片,源自意大利,于1976年出现,旨在解决投币电话的难题。八十年代中期,这种潮流传入中国,深圳率先开始使用。电信公司也意识到,仅实用性不足,还需注重美观,因此对卡片进行了设计。祖国的壮丽山河,还有京剧的脸谱艺术,以及紫砂制作的精美茶壶;唐诗宋词所描绘的优美画面,和关于各种稀有动物的知识介绍,可以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知识总集。
不得不说,我儿子当时很多课外见识,都是通过这些卡片学到的。他会指着上面的朱鹮询问这是什么种类的鸟,也会对着山水画出神地看很久。这些卡片仿佛是位位无言的导师,用最直白的方法,在他心里播下了审美意识和求知基础的种子。这比如今手机上那些转瞬即逝的短小视频要可靠得多。
遗憾得很,我那不太灵光的摄影水平,始终难以捕捉到卡片的风采,拍出来的画面总是暗淡无光,缺少了应有的生气。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或许才是最理想的结局。这些卡片的真正意义,原本就不在于照片的清晰度,而在于它所记录的那段无法重温的岁月,那份纯粹的热爱,以及那个通过卡片认识世界的少年。
它们并非毫无生气的联络媒介,而是许多岁月的封存物,凝聚着某个时期的气息、许多人的经历以及一个家庭的爱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那些被忽视在一边的卡片,反而变成了最实在的“历史见证者”,安静地表达着:我们过去曾那样真挚而纯粹地生活过。
那个过程非常漫长,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其中涉及的因素众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仔细考量,否则很容易出现纰漏,导致整个计划无法顺利推进,最终的结果可能令人失望。
以上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