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报道具有新闻价值人物,涵盖多类对象

时间:2025-10-13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6评论:0

4.2 人物通讯

人物报道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介绍具备新闻意义的人物,展现其所作所为、所经历事件以及日常生活,呈现其内心世界、人生经历和实际处境,旨在实现启发引导、检视反思、引以为戒的社会效果的一种新闻形式。

人物通讯报道的选取范围通常涵盖这些类别:首先,有代表时代发展方向的典型人物,他们或是个体,或是群体,其行为或思想能在特定时期、地区体现出时代风貌;其次,涉及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再者,各领域涌现出的杰出榜样;还有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或因平凡中见不凡,或因非凡中显平凡,但都契合报道宗旨,呼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另外,关注那些命运或生存状况引人深思的普通人,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意义;最后,报道反面典型,旨在引起社会警惕,抒发公众情绪,激发昂扬斗志,掌控舆论导向。

人物通讯有以下三个特点:

人物构成丰富多元,通讯内容可以聚焦个体,也能够展现群体形象;能够展现优秀榜样,也能够呈现负面典型或引发讨论的人物;既能描绘社会精英,也能够关注寻常百姓。

内容丰富多元。人物报道能够展现个体完整的人生历程,也能聚焦特定时期或某个片段;既可以展现所获成就、英雄壮举,也能揭示所犯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及汲取的深刻启示。

文章长度应富于变化。关于个人的通讯作品,既有全面介绍某个人或群体事迹的长篇记述,也有展现个人零星经历的人物速写、人物聚焦、通讯微型故事等简短篇章。

4.2.1 写作格式

写作规范方面,通讯和消息有所区别,消息的规范较为一致,而通讯的规范没有固定模式。人物通讯通常包含题目、引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

1.标题

人物报道的题目通常由主要和次要两部分构成,主要部分揭示中心思想,概括报道要点;次要部分主要介绍被报道者身份或补充新闻出处,例如「一片赤诚对晚霞——×××× 休养院 ×××× 事迹随笔」「万物复苏靠他——关于 ×××× 林场看护人 ×××」的标题。部分人物报道的题目只设置主要部分,没有次要部分。

优秀的个人报道题目能够总括整个文章,同时也能展现不同个体的性格特质,描绘出他们各自的内在风貌。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构思出出色的个人报道题目呢?

人物报道的题目,需要简明扼要地反映核心内容,语言表达要精炼,内涵要深刻;既要切合实际,又要蕴含丰富意义,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美感。

拟定人物通讯的标题,关键在于必须契合文章的核心主旨和情感脉络,倘若偏离了中心议题,即便标题再出色,也毫无意义。

2.开头

人物通讯的起始段落至关重要,堪称整篇文章的焦点,它不仅享有文眼的美誉,还承担着引导后续内容的功能。由于不同人物的身份和职业背景存在差异,人物通讯的起始写法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写好人物通讯的开头并非轻而易举,这要求作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运用精湛的构思方法,以及灵活多样的组合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人物通讯开头的写法:

这种开头方式融合了描绘和叙述的元素,一开始就展现具体场景,给人直观感受,这种手法的精髓在于作者观察和思考的结晶。

这种开头方式以概括性陈述为特点。它直接说明情况,便于传递事实和信息。由于是直线式沟通,读者能迅速了解人物的突出之处。

设置悬念作为人物通讯的起始手法,通常在开头阶段不直接揭示事件全貌,而是逐步引导读者产生对后续情节走向和角色命运的探究欲望。

另外,还有叙事式、传记式、对照式、直入式、描绘式、叙事式、引述式等开头方式,在此不再逐一说明。

3.正文

人物报道属于报道类别,其内容构造与报道内容构造相同,一般包含直线型、平行型和综合型三种,详细情况可参照前文。

人物通讯类型划分_人物通讯写作技巧_人物介绍排版设计

人物报道在创作时可以多借鉴叙事手法,挑选最能体现人物特质、最具代表性又引人入胜的素材加以提炼,按照中心思想来组织情节内容。为了让故事更加生动逼真,能够综合运用叙述、刻画、阐释以及抒发等多种表现技巧。

4.结尾

人物报道的收尾应当让人意犹未尽,具体手法五花八门。有的重申文章主旨,进行归纳;有的表达个人感触,展开评论;有的寄语来日,寄托期盼;有的征引诗句、典故、警句,以此点醒中心思想。

4.2.2 写作技巧

人物报道重在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因此写作必须以此为中心来组织内容。

1.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精神面貌为核心

人物报道重在塑造人物,并非简单堆砌功绩、夸大其词,而是要用心梳理人物言行、事迹,描绘出立体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精神气质,用情感打动人心,用故事感染读者,创造出生动的人物样板;要交代主人公卓越的成就是在怎样的心态、状态下达成的;要展现主人公的抱负与追求,写出他或他们克服重重阻碍的历程。这样看来,主角不仅成就斐然,更有远大志向和执着追求,展现了其高尚的品格、情操与觉悟水平。

因此,撰写人物报道时,绝不能将人物脸谱化,避免刻意打造那种完美无缺的典型形象,也不该随意将凡人神化,把寻常事件变成超乎寻常的壮举,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刻画出既贴近生活又充满活力的真实人物。只有这样,人物报道才能具备打动人心的效果。

2.抓住人物的细节以及典型的情节

许多时候,细微之处更能揭示症结所在。人物报道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状态为主要目标,细节最具证明力、最能打动人心,同时也是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的原因。细节,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场景片段,可能是一段充满深意的个性化交流,也可能是一个细微的身体反应。如果能准确捕捉这些细节,就能激发读者的感官体验,让读者产生共鸣,留下深刻印象。

部分情节极具感染力,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还能凸显核心主旨,这类情节就是典型情节。典型情节通常具备形象鲜明、内涵丰富的特点。

3.抓住报道对象身上与众不同之处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相同,行为模式和生存方法也各具特色。要用心发掘采访对象的独特之处,这样撰写的报道才能展现人物的真实面貌,不会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

写人物报道必须捕捉关键冲突,展现这个人物如何在重重困境中做出了常人难及的选择。如此一来,报道才能兼具真情实感与引人入胜的魅力,才能让报道触动人心、打动读者,最终产生强烈的共鸣。

根据种类区分,人物报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传记型、聚焦型和集体型。传记型报道,其特点是全面记述人物一生的主要经历,篇幅较大,资料详实。聚焦型报道,主要关注人物某个具体事件或某个特定方面。集体型报道,其报道目标并非单个人物,而是一个群体中的数人,或同一时间地点的数个相似人物。

4.2.3 范文模板

范文模板一:

「布衣院士」留下无字丰碑

——追记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

张烁

8 月 12 日,这位年届八旬的老同志,在庆祝自己加入党组织七十周年的当天,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整个过程十分安宁,没有任何牵挂。

攒下的钱全部送出,高达880万多元,毫无保留,全部赠予华南农业大学;他身后的事,依照他的心意,没有举行告别典礼,身体献给社会;临终前的那笔党费,由他的伴侣帮忙缴纳,数额达到1万元左右……

他这一生,生活方式非常简单,家中连窗帘都没有安装;然而他的人生又无比充实,一生都怀有报国之志,培养出众多优秀学生,在他离世后仍对无数学子产生深远影响,留下了值得称赞的无声功绩。他曾经表示,生活品质的好坏,并非取决于是否舒适,而是要让自己内心坦荡。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