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标识:学校文化展示载体,杭州教育将带你领略风采
校园文化标识是学校精神的形象化呈现,是学校教育宗旨与独特风格的外在表现,是学校发展历程的视觉象征,同时也是塑造品格、培养人才的文化延续。
依照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相关规定,2018年,杭州市教育局把“校园文化铸魂行动”归入杭州市中小学“美好成长”方案之中。经过一年多的培育,众多学校深度发掘自身历史文化的内涵,精心营造校史文化氛围,成功打造了具备独特教育理念的文化象征体系,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上周六,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发布了《革故鼎新传文脉,厚积薄发育新章》的校园文化标识系统专篇,其中包含了校旗、校徽等标识,这些标识体现了“文脉相承”与“求是创新”的精神内涵,杭州教育发布将借助“校园文化”专题,向读者展示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风貌。此刻,请随我一同探访上城区,了解附近优质的教育机构,感受各具特色的校园氛围。
校徽:亮明身份,亮出主人翁认同感
校徽,属于一个学校的象征物。它凝聚了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借助图案具体地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学生们佩戴校徽,内心充满骄傲、荣誉,以及对于母校的认同感。接下来,让我们欣赏几所学校的校徽图案。
天长小学的标志以吉祥物“白天鹅”为核心构思,融入了学校的中文与英文名称以及创建年份,采用蓝绿色调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徽章中心,四只天鹅姿态互不相同,正奋力振翅、直奔云霄,象征着“因材施教的办学宗旨”。湖面倒映着断桥的轮廓和西湖的水波,那片土地滋养了天长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思想,也寄托着每一位天长学子展翅高飞的期望。自1927年学校创立以来,天长精神代代延续,因为天长,所以永恒。
胜利小学的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和白色,图案核心由“胜利”二字的拼音首字母“S”与“L”巧妙融合,构成一只飞翔的小海燕形象。这个设计象征着学子们如同矫健的海燕,在学问的广阔天地中自由翱翔。小海燕的翅膀形状设计成“V”字,这个符号在国际上通常代表“胜利”的含义。整个校徽的配色十分亮眼。造型干净利落,立意别致,含义深远,乃所有介入创作的人员、家庭代表、教育工作者及专业人士集体才智的体现。
建兰中学的标志以篆体呈现,将“建”“兰”“人”三个字融合在一起。标志设计源自校名“建兰”,也汲取了“建兰”文化的精髓。“建”象征着建立,寓意着教育事业的建设;“兰”代表着君子,象征着培养品德的目标;“人”作为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个篆体标志的笔画富有古风,既体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也彰显了校园环境的雅致和独特。建兰的徽标充分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别具一格的治学思想,是代表建兰中学的最有力标志。
校歌:唱出风貌,唱好青春主旋律
天长小学始建于1927年,地处西湖之滨。校史馆里镌刻的“永恒教育心,悠远天长情”八个大字,生动体现了天长师生的育人精神。学校培养出楼南泉、卢佩章、潘家铮、高伯龙、徐匡迪等五位院士在内的众多优秀人才。学校把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定为天长孩子的专属节日,名为“伙伴节”,通过识字交友、棋类竞技、爱心义卖、绿色走秀等多项互动环节,促使学生在参与中了解自己,培养包容精神,遵守活动准则,体会回馈社会的意义,学会分享喜悦,成长为有鲜明个性的“天长人”。《天长之歌》在西湖区域传唱,也在每位天长人的心中回荡。
杭州市胜利小学,发端于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的“崇文书院”。该校在1965年定名为当前校名。众多胜利学子心怀理想,遵循“崇文尚德”的治学方针,一直奉行“使每个孩子体验成长快乐”的教育宗旨。校歌《胜利小学 我们的光荣》歌词精炼了过往的壮丽和当下的杰出,用我们的自豪和我们的荣耀抒发了每位胜利学子内心的感受。它是一曲奋进的号角,始终鞭策着胜利人去争取更高的自豪与荣耀。
建兰中学位于杭州市南宋皇城遗址附近,该学校始建于1995年。学校继承了杭二中的“求是”精神,由此形成了“求实”的学风。该校秉持“因材施教,助力学生潜能充分展现”的宗旨,用心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氛围。建兰校歌《一路争辉》诞生于2002年,曲谱出自学生宋博之手,经教师袁小航精心打磨,歌词由语文组整合师生来稿汇编而成,最终由学校合唱团呈现给听众。这首歌展现了建兰独有的校园氛围和学校的教育理想,诚邀各位品味。
校训:传承历史,传好百年校园精神
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精神传承不止,由杭州府官立初等小学堂演变而来的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拥有115年教育历程,90年作为附属小学的历史。学校以传承百年文化底蕴,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为教育理念,遵循校训精神,不断创新进取,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乐园,师生在此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学校精心设计了六个特色鲜明的节日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多元化的展示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孩子们得以塑造美好品德,提升综合素质。
杭师附小六大节
杭州第十中学原先叫做杭州宗文义学,它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学校坚持“质朴耐苦,诚实不欺”的校训,继承“宗文 明理 尚义”的精神。通过学校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能够培养出良好的人文素养。在亲身经历中,学校精神能够被学生慢慢接受并内化于心。校史馆的建立,让现在的学生和母校之间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值得关注的藏书楼,拥有典籍10955卷,2019年5月,该校藏书楼珍藏的《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在首届晒书活动期间正式亮相,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杭州图书馆金新秀先生的指导下,藏书楼确认收藏的《性理会通》系明代崇祯年间刻印版本,此书已被收录进《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学校积淀丰厚,孕育了戴望舒、吴晗、张天翼等众多名流,传统文化是十中的根基,也是十中前进的底蕴。
杭十中(校史馆)
杭十中(古籍)
杭州市惠兴中学坐落在西湖边,是惠兴女士在1904年设立的。学校一直坚守“勤奋·恭敬·恒心”的校风,以“培养一批有智慧的学生,成为一位有担当的老师,开展一项有温度的教育”为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幸福打下基础。
【校训解读】
勤:求学以勤,培养笃实好学、勤学好问的学习品质。
敬:修身以敬,培养谦虚谨慎、恭敬有理的处事原则。
恒:躬行以恒,培养追求梦想、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
惠兴中学(校训)
惠兴中学(校园)
惠兴的标志是富有书院气息、充满水乡情调且体现东方气派的智能校园。校史馆依据学校成长足迹,划分了五个部分,分别是幽深梅园、女子学堂开创、助民办学、浴火重生以及宏伟规划。通过大量图片、说明文字、实际物品和视频资料,形象完整地展示了学校历经两百年、饱经风霜又辉煌夺目的演进轨迹。
惠兴校史馆
国家领导人曾经强调,必须保持文化上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源于文化的深厚积累、代代相传以及持续的创新与进步。它也根植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旺盛活力,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注重品德塑造,滋养精神世界,上城区多元化的校园文明创建活动兼具新颖性与深厚底蕴,生动叙述每个校园佳话,有效延续每项价值追求,促使学生们敢于担当,必定能点燃他们努力进取、勇于开拓、困境中不屈不挠的雄心与活力,达成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