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必看!国外海报设计技巧干货,一张海报只传达一件事
前言:海报是设计师从求学阶段起就要接触的基本设计课题,这种形式虽然看似基础,却依然具有显著的价值——它面向社会大众,具有极高的曝光率,并且能够用来向公众传递特定内容,促使人们采取某种行动。近期象君发现了一篇国外关于海报设计技巧的实用文章,经过整理并融入个人见解后,将其内容分享给大家。
1. 坚持“一件事”
via 远山文化
一张出色的海报需要促使人们注意到并留意某件事物,无论是舞台表演的通告还是影片的宣传,海报都必须有一个引人深思的元素,这个元素是整个设计的核心所在。
因此,海报制作时不宜糅合过多成分或掺杂各类讯息,以免主旨不清,结果反而使海报失去了最根本的资讯传达效用。
每一份海报都应看作是通往一场演出或电影的独一通道,即便它并非专为该活动设计,任何不必要的细节都会构成通行阻碍。一张海报仅需具备一个引人注目的视觉冲击力,并辅以一组简明扼要的内容,例如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或事件本身的名字,便已足够。
2. 尝试大胆的颜色
偶尔需要为某个企业设计宣传画,该企业通常已有既定的代表色调,这时应当优先选用这种标准色作为设计的主导色彩。比如观察过某饮料巨头的官方社交账号,其几乎全部的推广材料都统一采用了红白两种色彩,这种色彩组合的心理引导作用非常明显。
当然,并非要求你只采用单一色彩。倘若品牌专属色与海报核心意境存在偏差,那么便能够突破常规,选用其他一到两种色彩。当前,绝大多数平面设计任务的主流色彩取向,倾向于鲜明、大胆且色彩饱和度极高的色调。
via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
3. 利用排版制造优势
via 三兔传媒ThreeTo
海报设计最令人满足之处在于,能够运用某些在其他传播渠道中未必能施展的方法,这些方法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可以试着把一个无限放大的事物局部,跟一个无限缩小的物件并置,用物体尺度的悬殊感,营造出非常强烈的视觉震撼力,画面的趣味程度也因此得到提升。这么做的意图是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仿佛用诱饵般引诱他们,让他们主动去发掘画面的更多内容。
可以参考一个日常现象:自从黄海设计的《黄金年代》宣传画引起广泛关注以来,那种把人物画得尺寸很大的设计方式,在影视宣传品上很快变得普遍,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via 远山文化
4. 信息“5”法则
要让海报内容在远处依然清晰明了,需要精心设计,确保其传达的信息无论从多远都能被准确接收。有一个“5”法则可供设计师借鉴:所谓海报的可读性,是指其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人们站在5英尺(约合1.5米)的距离,或者50英尺(约合15米)的远处,依然能够轻松辨识并理解海报所展示的核心信息。
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在于处理好整体布局与局部呈现的平衡,因为从远处观看时,人们倾向于把握海报的整体形态,而在近处观察时,注意力则更多地落在文字内容上。
5. 用隐藏线条引导视觉
在海报设计方面,有两条线需要考虑:
1. 隐形线条用来分割版面,制造视觉上的和谐;
2. 引导眼睛到海报设计中某个元素的线条,例如文本元素
对于如何处置隐形边框,须视具体情形而定:摄影领域借助黄金分割法则,能够判定构图元素安放方位,且可明了该布局对观感的作用,海报制作方面则惯于将画面依照主次关系划分成数个区块。
隐藏的线条也能作为海报创作的引导手段,有助于将观赏者的目光引向核心内容。以那张海报为例,文字被组织成一条路径,促使我们跟随文字方向观察到中心设计。内容与图形的布局清晰有序,并且由此形成了一条别致的视觉线条。
6. 干净利落的字体
核心内容要确保人们无需思索就能明白。海报设计时常见的失误,在于运用过于繁复的字体。由于读者不会投入过多时间,去辨认难以看懂的字符。
因此,我们要为文字资料挑选一个清秀且辨识度高的字体,这并不仅限于字体类型,还涉及文本的展示手法,比如要使文字与背景景物产生反差,这样字体才容易辨识,也能够从远处看清。(同样适合在较远位置阅读。)
海报若用于室外展示,对比度需特别注意。若历经时日海报颜色变淡,其上的内容是否依然清晰可辨?海报能否在光线充足或昏暗的环境下都保持可见?采用高对比度的设计元素,大多能应对这些情况。
7. 适当留白
via 字研所
有些设计类型会充分利用所有可用区域,然而海报创作中,适度的空白或许更能凸显核心元素,通过营造一个显著的外围边界,可以将视觉注意力吸引到中心位置。
这种理念能够产生显著的画面反差效果,也能营造一种更为简洁的时尚美感。诸如日本流行的极简主义海报,就常常运用广阔的空白区域。在创作中巧妙运用空白地带,有助于海报形成一种舒缓的节奏和流动的韵律。
via 安藤忠雄
8. 将设计元素和现实素材混合
许多非常出色的海报创作,常将实际图像与装饰图案相融合。若希望海报呈现一些超现实感,那么把这两种成分结合起来,无疑是个极佳的思路。
如同先前那幅影像宣传画一般,众多细微的具象人物画面汇聚融合,共同构筑出主要角色的发丝轮廓,营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迷离氛围。
9. 不对称视觉平衡
对称的构图令人赏心悦目,然而海报创作不必拘泥于绝对均衡。
海报设计中运用不平衡的构成,却仍需维持全局的均衡,往往能带来更吸引人的视觉感受。我们可以借助文字和图形的错位排布,明暗区域的对比,以及画面中留白的不同处理,来达成既和谐又带点跳跃感的视觉效果。
象君目睹《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两张宣传画,便借助不均衡的构成成分,并施以文字布局的巧思,最终促成了整体视觉的均势。
10. 打破界限
via 鸚也
海报制作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往往和某个特定时间点发生的特定活动或事物紧密相连,因此多数海报的时效性有限。和需要持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品牌形象设计不一样,单张海报的使用周期通常不会太长。
因此,我们将拥有更充裕的余地来施展想象力。海报创作是打破常规的绝佳途径,能够让我们探索多样的艺术手法,实施更为大胆的构想。
via 鸚也
结语
设计海报时,除了创作技巧,最终呈现效果才是关键因素。优质的海报呈现,必须具备高水准、高清晰度的视觉呈现,这样才能保证实际印刷品的效果与屏幕显示完全一致。
海报的规格下限为11英寸乘以17英寸的标准尺寸,上限则没有限制。众多设计从业者倾向于采用矢量图形,因为这类元素便于随意放大。他们还会在海报设计里加入高保真度的图片资源。
海报是设计领域中趣味性强且风格独特的分支,艺术表现空间十分宽广,因此我们在追求创意乐趣的同时,也必须关注最终呈现的载体和实际呈现效果,象君期望这篇文章能为设计师们提供有益参考,未来还将继续分享,与大家携手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