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图书需集内容、设计与制作为一体,设计环节影响几何?

时间:2025-08-15作者:admin分类:排版与出版物设计浏览:5评论:0

优质书籍需融合精彩内涵、适宜构思和精湛工艺,缺一不可。所谓“适宜构思”,并非指“优质构思”,因现实生产环节常受限于工艺水平和流程,难以实现设计师心目中的理想呈现。

一些书籍装帧的创作者将书本的装帧当作一件作品来构思,运用了诸多新颖的构思,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然而在印刷作坊里,常常难以完成,有时各个制作环节之间还会产生冲突、彼此抵触;即便勉强能够完成,也必须付出延长制作时间和提高生产费用的代价。

李卫东(作家出版社)

设计环节是印制周期和成本的关键

图书的印刷节奏和费用控制是出版机构运作的关键要素,设计流程对节奏和费用影响显著,优质的设计既能减轻生产负担也能节省开支,编辑和设计师在初期构思时需立足实际,综合权衡生产节奏和开支状况,挑选更优化的设计思路,让图书制作过程既高效又经济,为出版单位的利润提升奠定基础。

图书市场目前利润微薄,在图书成本上必须仔细规划。就内文用纸来说,开本的选择会对纸张费用产生显著影响。部分设计师和编辑人员追求个性,选用非标准开本,这样纸张费用难以避免地会增加。至于封面用纸,采用宽勒口设计,必然会以消耗更多纸张为代价。节省开支表现在多个环节,例如有的书籍配有封套和书签,不妨一次性采用同种纸张印刷这三样和书脊,这样封面、书签、封套能够合并成一张印刷,降低制版费用;有的书籍同时有简装和精装版本,若两种版本的印刷量相同且同期发行,那么可以在设计上让简装版本的书封和精装版本的封面使用同种纸张,合并成一张印刷,同样能节省制版费用;有的书籍包含附页,可以在设计时有意控制其数量,以便在印刷时减少制版次数;有的书籍彩色插图较多,但与内容关联不大,就可以在设计排版上想办法,以一个印刷单元为单位,让黑色文字集中在一面,彩色插图集中在另一面,采取“正面四色背面一色”的方式印刷,以降低成本;有的书籍带有插图,图的部分可以设计成单色,整本书使用双色印刷机印刷,兼顾节约与美观。

工作期间时常会出现意外情况,出版部门经常面临紧急工作,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提供给印刷部分的期限十分紧迫,而且必须保证质量按时完成,这需要编辑与设计人员提前进行充分交流,倘若在试印之前无法确定设计的最终呈现,就应准备多个备选方案;同时,不宜使用逐步测试的方法,以便节省时间,确保按时完成印刷。

书本排版设计_图书设计印制周期成本_图书设计工艺限制

加强预先沟通有效提升设计效率

出版部门经常需要与印刷企业沟通,目的是确保图书艺术家的创意得以实现,作家出版社作为一家文艺类出版机构,为了与图书的文艺内涵相协调,封面艺术家的构思通常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比如有个艺术家曾把书本封面做成一个包裹封套的样子,这种造型在印刷和裁剪环节没有问题,但真要逐个包裹到书本上,特别是要大规模量产,就会非常棘手

这项工作不能依靠机械操作,必须通过人工完成,不仅耗费大量劳动力,而且耗时很长,所以出版社在时间和经济上都难以负担,此外,由于每个人包裹书皮的方法不一样,紧松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无法实现设计师期望的完美效果,反而容易产生各种预料之外的缺陷。最后,在双方商议之后,设计师调整了方案,封面图案表现出包裹书皮的样式,依然采用惯用的三面切边工艺,虽然这种做法比较普通,却能够确保图书的制作水准和进度,该书初次印刷了壹万伍仟本,由于市场反应热烈,迅速进行了追加印刷,充分展现了制作流程快的长处,销售环节没有出现脱销的情况

出版社的运作环节里,出版部门的位置最为靠后,运作上容易受制于人,常常是在图书即将送往印刷单位时,才明确具体的装帧规格。这种情况下,若察觉到设计上的偏差而进行补救,极易扰乱图书面市和推广营销的安排。所以,见多识广的编辑在装帧方案初步拟定时,会主动与出版方进行细致交流,商议实际印刷能否准确达成设计者的构想。比如有个书的装帧构思是在封面画了只飞鸟,书脊部分也印着同样鸟的下半身,意图是套上书脊后,封面上就能看到鸟的上半部分,和书脊图案正好组成一只完整的鸟。

这种构造初看似乎没有缺陷,对制版技术的要求也不苛刻,然而要实现理想状态却相当不容易,稍有不慎在包裹书脊时就会导致画面被分割成两半,如同鸟儿被拦腰截断。经过与编辑部门协商,决定取消封面原有装饰,转而在加宽的书腰部分完整呈现图案,利用模切技术将鸟的头部单独裁切出来,这样既保留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各方也都感到满意。

图书的装帧设计和材料选择需要精心协调。协调得当,彼此促进,效果更佳;协调失当,彼此分离,均受影响。如今图书装帧材料市场不断有新东西出现,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和供货商,也难以准确掌握新材料的性能和用途,必须在实际应用中慢慢积累经验,这个阶段难免会出现失误。任何创新构思、全新物料都必须经历验证环节,成功与挫折并存,需要从挫折中汲取教训。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