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晚!四川外国语大学举行第七届班级风采大赛决赛
5月17日夜晚,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了第七届班级风采展示及班服设计大赛的决赛。在这一盛会中,12支参赛队伍巧妙地将各自的专业特色融入到了班服设计中,并在现场进行了精彩的集体展示。摄影师邓蕊捕捉了这一幕。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5班的班长王婕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本次活动中,班级共有30位同学积极参与,整个筹备过程大约耗时一个半月。她进一步阐述,在班服的设计图案上,他们巧妙地将代表班级编号的数字“5”塑造为一个耳机搭配话筒的生动形象。这个原创的播音员形象不仅反映了班级的特色,其波形图案既是音浪的象征,又巧妙地勾勒出川外依傍歌乐山的轮廓,给人一种“空谷传响”的意境。作为播音系的学生,我们需倾注心血于我们的听众,以及我们钟爱的专业。南宋词人周密曾有这样的论述:“诗有三分,读有七分。”播音与主持远非仅仅是文字的传递,它更是朗诵者将思想和情感融入其中,使每一个汉字都充满了生动的活力。”她这样说道。
校学生处处长崔光军作为评委之一,在点评中用“气魄非凡”、“充满活力”、“时尚新颖”等词语,精炼地描绘了本届班级风采暨班服设计大赛的鲜明特色。他强调,该比赛覆盖面广,主题内容宏大,节目极具鼓舞人心之力。各参赛班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青春气息和班级的积极风貌,而多元文化的交融特色也在此次大赛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本次赛事紧扣“班风向上,青春向党”这一核心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热爱党,热爱祖国,通过深入学习,真正理解和信仰,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同时,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激发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建党一百周年献上由衷的祝福。
曾利教授指出,四川外国语大学承袭了“双红”的血脉,其源头可追溯至军大,且地处红岩魂广场、白公馆、渣滓洞等众多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基地附近。因此,军大的优良传统与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无声地培育着学生的精神气质。此次举办的班级风采大赛与班服设计大赛,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班服设计与班级风采展示中,将爱国情怀、专业特点、外语特色巧妙融合,充分展现了川外青年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党的忠诚信仰,同时亦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日报重庆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