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诗刊全新改版!半月刊变月刊,共话诗歌新征程
2024年,有着67年历史的《诗刊》全新改版了——
该杂志从半月刊变更为月刊,并且单期内容扩充至208页,新增了诸如《第一现场》、《大家阅读》、《长调歌行》、《数字诗界》以及《后浪新声》等多个特色栏目。
该诗歌杂志汇聚了当下诗歌创作的热烈氛围;其变革,亦代表着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新景观。正如《诗刊》2024年首期卷首语所提及:“对于正在改版的《诗刊》而言,这不仅是自然时间的流转,更是诗歌时间的重新开始。”
4月10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了一场关于《诗刊》改版的座谈会,地点位于京城。在会上,与会诗人与学者们热烈讨论了《诗刊》改版所带来的诸多新变化,并交流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媒介环境下,诗歌创作应如何开启新的征程,以及如何展现新的成就。
广阔的采场,犹如一部记载生命历程的巨著,我满怀感激地回望那些沿途洒落的点点繁星,以及那些陪伴我一同翻越心灵荒野中陡峭高峰的颗颗砾石。在首期《第一现场》栏目中,刊登了矿工诗人温馨的《采场上,我用一块矿石敲击另一块矿石》,这首诗深深地触动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吴思敬。他发现,近两年来,诸如温馨以及被誉为“外卖诗人”的王计兵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作家接连出现。这些人的创作并非为了跻身文学史册或赢得诗人称号,而是源于内心深处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是一种心灵的呼唤。
吴思敬认为,《第一现场》栏目中的这些诗作能够迅速反映我们时代的最新变化,呈现了城市、乡村、边疆以及工矿等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们独特的感受,并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新时代的印记。
新兴的媒介环境引发了诗歌创作的变革,使得每个人在互联网上都有机会成为诗人。《诗刊》特设了《数字诗界》这一栏目,旨在适应众多诗歌作品最初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的趋势。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的蒋登科教授指出,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中,诗歌的创制与传播已与数字技术密不可分。《数字诗界》栏目中的作品,多数源自网络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这既是对科技进步的诗歌式赞美,亦为挑选优质诗歌提供了一个渠道。
《后浪新声》这一项目致力于挖掘校园内学生的诗歌才华,已成功推出了众多乡村孩童以及校园中小诗人的诗歌作品集。身为山西某县城中学的一名对诗歌充满热爱的语文教师,我满怀憧憬地表示:“在我身后,还有一群同样热爱诗歌的孩子们。他们充满活力,创作热情高涨,他们的诗作天然纯真,充满了可爱与自然之美。”我有一种预感,在不久的将来,我的孩子们也能将诗歌的嫩芽播撒在《诗刊》这片沃土之上。
诗歌的成就,一个时代的标志,终究需以作品为评判标准;新时代期盼着那些主旋律高昂、诗风纯净、内容博大精深、意境丰富多彩的杰出诗作。湖南湘西的苗族诗人梁书正观察到,《大家阅读》和《长调歌行》这两个栏目总共占据了约25页的空间,它们如同诗坛上成名的诗人们的“双星闪耀”,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诗作,还附带了创作心得和创作历程,致力于推广诗坛上的杰出人物,使得读者能够接触到富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佳作,这不仅是创作的至高标准,更是一种示范。
《诗刊》作为一部承载着我国当代诗歌发展悠久历史与灿烂篇章的核心期刊,扮演着观察窗口与趋势指示者的角色。因此,其改版不仅仅是对刊物形式的调整,更将对其办刊理念和导向产生长远的效应。中国作协的相关负责人期望,借助这次改版之机,能够塑造诗歌发展的新局面,指引诗歌创作的趋势,并深入探索诗歌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之路。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1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