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守正创新铸党报印刷标杆,精准服务构建生态体系
人民日报印务公司:
守正创新,铸党报印刷标杆
本报记者 王勤 祝小霖
人民日报印务公司深耕报纸印刷主责主业。
从河北里庄的起源地出发,直至北京东五环现代化工厂的崭新崛起,人民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党报事业的关键一环,始终将印制优质党报作为其核心任务。在时代的洪流中,该公司秉持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我们的战略定位始终如一:打造党中央机关报的印刷基地,以及党和国家机关报纸的印刷基地。孙建辉,作为人民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近期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的专访中,表达了对公司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坚定决心。
精准服务,构建生态体系
面对报业印刷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凭借14.23亿印张的年度印刷量,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采取创新的服务策略、加强报社与印刷厂之间的联系,这些举措对于巩固报纸印刷的基础至关重要。”孙建辉表示,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不仅负责印刷《人民日报》,还为超过九十家报社提供各项服务。该公司依托党建的引领作用,精准对接客户需求,并通过技术支持,构建了一个包括党建引领、精准响应和技术服务在内的三维体系,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党建共建构筑了社厂合作的“红色桥梁”。一年中举办了超过十次的党建共建活动,使得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与其合作的报社在互动中展现了服务的具体性,在共建中达成了合作的实效。孙建辉向记者透露,自去年起,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借助党建共建活动,邀请报社的编辑们亲临报纸印刷车间,亲身感受从排版制版到成品检验的整个生产流程。孙建辉指出,编辑们目睹了印刷机在高速作业中实现精确的色版套印,以及质检人员对每一版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这些都让他们对我们团队的专业水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让报社深刻体会到了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在品质追求上的极致精神。
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为提升印刷服务的精确度,采取发放定制问卷的方式,深入调研报社的具体需求。针对各报社在纸张重量、油墨比例、色彩规范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公司构建了“一户一策”的服务档案,并据此制定了个性化的生产计划。
孙建辉指出,报纸印刷质量的关键在于图片处理,而这正是报社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他提到,高达70%的印刷质量问题都源自素材的预处理阶段。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在2024年无偿举办了两次图片处理技术的培训活动。这些培训旨在弥补报社在图片前期处理方面的不足,涵盖了从拍摄构图、色彩调整到印刷适配的整个流程。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不仅自主成立了物流队伍,而且在邮局驻厂发报的基础上,增设了“门到门”的配送服务,从而保障了报纸能够迅速且安全地递送到读者手中。
数智赋能,驱动提质增效
报纸的质量至关重要。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对此极为重视,将确保报纸印刷的安全、优质与高效出版视为首要任务。伴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及运用,该公司以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增强效益为宗旨,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革,重塑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孙建辉指出,人民日报印务公司通过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成功搭建了一个涵盖整个流程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架构。该系统对新闻纸、版材、油墨、橡皮布等关键原辅材料实施了从入库到出库的全程监控。孙建辉通过纸张管理为例,向记者阐述道:“以往,纸张的采购、生产、销售数据彼此独立,损耗问题难以追踪;而现在,借助ERP系统,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系统持续监控每一卷纸张的去向,这不仅有效减少了库存积压,还让运营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借助供应链管理,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已与上游企业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质量管理领域,人民日报印务公司投入超过600万元,构建了“双保险”保障体系,确保印刷作业的品质与安全。孙建辉指出,首先,公司强化了对报社数据资源的安全防护,投入300万元对网络安全系统进行升级,从而为数据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另一方面,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作为全国报纸印刷行业率先引入印刷智能化在线检测系统的单位,运用“智能检测与人工复检相结合”的双重控制方式,有效应对印刷过程中的意外质量瑕疵,从而为报纸印刷的整体质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作为首批获得党报绿色印刷认证的单位,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实现了从生产源头到最终环节的全面闭环管理。公司全面引入绿色认证的耗材,构建了印刷废液的循环处理体系,并投入资金建设了VOCs(挥发性有机物)废气处理系统,从而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多元破局,开拓增长空间
在坚持报纸印刷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人民日报印务公司遵循“专注于印刷产业核心业务,推动企业运营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方针,主动拓展新兴市场。孙建辉表示,自去年开始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后,人民日报印务公司在红色工业旅游、新闻纸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以及技术培训等四个领域均实现了显著成果。
今年三月,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了首批30家“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名单。在这份名单中,人民日报印务公司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家获选的印刷企业。孙建辉表示,人民日报印务公司推出的工业(红色)旅游项目,深深植根于党报的红色基因之中,巧妙地将现代化的印刷生产线与党史教育相融合,去年已经接待了超过1000人次。其新闻纸销售得益于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仓储上的优势,2024年实现了1800万元的营收,2025年预计还将保持增长势头。与此同时,与报社携手的“人民文创”品牌推出了两条产品线,一方面深入挖掘党报的IP,开发文具、服饰等创意产品;另一方面,结合民族特色,制作了笔墨纸砚、工艺饰品等纪念品,从而实现了品牌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不仅将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转化为培训服务,更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报社提供党报图片处理服务的同时,筹备推出色彩管理等相关课程。孙建辉对此展望,期望通过技术输出的方式,与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一个互利共赢的生态圈,以促进报业印刷市场的整体高质量发展。他预计到2025年,多元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将达到20%以上,从而成为人民日报印务公司企业化运营中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