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中,卡片式设计如何助力信息高效呈现?
网络应用中,非资料类的工具型产品,其信息体量同样可观,尤其是那些用于监管运作的系统,涉及经营事务处理、操作执行、资料可视化等层面。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集合,提升资料品质与优化形式布局同样关键,这对增强使用者获取关键资讯的能力大有裨益。
所述形式功能组织与呈现,实则探讨设计排版层面问题,当然对设计师排版技艺也有很高要求。排版改进的方式不胜枚举,我着重从卡片式设计的角度展开研究,相信大众对于卡片式设计已经相当了解,尽管这种风格流行已久,但设计手法并未因应用时间的增长而淘汰,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路易斯.H.沙利文曾言:"构造应当服务于目的",此观点即可佐证该现象。近期笔者在项目更新时也实践了某种模块方式,成效显著,因此期望通过项目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观点,供诸位借鉴。
卡片式设计的定义
日常中,我们时常看见形形色色的卡片,诸如纸牌、访客信息卡、交通枢纽的标牌等等。
如上图,大家可以看出,他们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一清晰直观,二简单易懂,三信息模块化。
例如扑克牌,尽管仅有一个图形,一组文字,却能明确展示其象征意义;同样机场和地铁的标牌,运用符号和文字元素,直接指引旅客路径,这种由图文构成的方寸布局称作"卡片式设计"。此类精简明快的实体设计手法,逐渐融入数字界面构建之中。
如图所示,当前卡片式设计应用十分普遍,其中微软Win8、Win Phone 7的metro风格尤为典型,这些产品也大量运用了卡片式设计,据称这种Metro风格的设计构思源自机场、地铁的导向标识。
谷歌的其他产品,比如谷歌加号和谷歌播放等,也运用了这种布局方式,请参考下图所示
由于微软和谷歌的产品界面广泛运用了卡片式设计,众多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效仿这种风格,这种设计被应用在PC端界面上,其内容部分同样采用了卡片式布局,具体示例请参见图示
下图中的移动端的界面,模块中可点击部分也采用了卡片风格。
这是出版物类的封面,其内部部分内容呈现,同样运用了模块化布局。
卡片式设计的优点
1.增强点击感
这是诺基亚机型搭载的Windows Phone系统界面,如下图所示,系统桌面上的所有项目都以独立的小图标呈现,这些图标形似模块化的按键,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们是可供点击的功能入口
2.排版整齐
如图所示,将资料、画面归纳集合在同一个单元内,既一目了然,又防止页面因内容繁杂而显得杂乱无章,卡片的摆放遵循列式或行式排列,目光顺着左右或上下方向移动即可迅速锁定目标内容,而且这种设定尺寸的卡片模块,也有助于实现网格化布局。
如图所示,页面以五个区块为基准划分格子,借助模块化框体的呈现方式,能够便捷地推算并修正其尺寸以达成格子排列的目标
3.信息模块化
参照该图示,google now界面将各类资讯与视觉素材依照维度进行归纳,并集中呈现于一张卡片之中,能够显著防止信息杂乱无章,同时也能有效防止信息归类模糊不清,采用这种模块化布局,能够明显缩短用户思考过程,帮助他们迅速定位到所需内容。
4.响应式设计
卡片模块的长短和宽窄均可改变,这种灵活性使它非常适宜用于灵活布局,当卡片在各种设备上呈现时,因为像素密度不同,卡片能够自动调整形态,这些是卡片构造的长处。
项目实践
去年负责DNSPod的项目升级,进行了新的风格尝试。官网和控制台都进行了改造,目的是让信息更加集中,让各类信息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信息的功能得到更好体现。这次DNSPod官网升级中,包括banner、快速入口、业务资讯以及销售单元,都采用了卡片式设计手法。
DNSPod管理控制台概览页
总结
信息量密集的页面上,内容品质和形式功能安排同样关键,两者对用户高效获取有用资料都很有作用,采用卡片式布局是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