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纳米黑板亮相基层连队,满足官兵多样需求
东部战区陆军某旅满足官兵多样化信息需求——
“纳米黑板”亮相基层连队
韩 鹭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李 仙
二月之初,东部战区陆军某旅的教导员黄海彬,借助新近配备的“纳米黑板”,引导官兵共同研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充满活力的学习场景,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板书流畅,视频播放,智能互动……一块普通的黑板,竟然蕴含了如此丰富的功能?记者怀着对“纳米黑板”的浓厚兴趣,深入到营连一线,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该旅领导指出,传统黑板报内容有限、交流互动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官兵的学习需求,“纳米黑板”则是对传统黑板的一次更新换代。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满足官兵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如何占据网络舆论的主导地位,以及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这些问题是他们近年来持续深入思考的焦点。自去年九月起,为了促进基层政治工作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进步,他们采取了创新的学习方法和手段,为各个营连配备了“纳米黑板”。这种“纳米黑板”融合了传统黑板、电脑电视、电子白板以及音响设备的功能,不仅能展示教学课件,还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辅助工具。
该旅领导向记者透露,他们倡导积极吸纳新事物,创新学习途径和手段,努力构建多元化、符合时代特征的军营教育学习平台。他们从传统的黑板教学,过渡到电子显示屏,如今更是迈向了“纳米黑板”这一前沿技术,近年来,他们持续进行探索与革新,连队宣传教育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除了设置“纳米黑板”,他们还在各营连的大厅、餐厅以及田径运动场部署了高清显示屏。这些设备终端接入旅队内部网络,共同构筑了一个“机关一键操控、营连自主管理”的教育平台。在此过程中,他们利用军内网络资源,打造了政治工作智能化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库以及融媒体中心,并且创立了“向阳花”学习教育平台,持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
拥有“纳米黑板”后,传统黑板是否就会被淘汰?黄海彬带我来到野外驻训地,一处场景让我看到了不同的答案——眼前是一字排开的3块主题突出、字迹清晰的粉笔黑板报。他说:“10年前的黑板报就是这样的。”他还补充道,“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我们也要保留那些优秀的传统做法。”尽管传统黑板报缺乏信息化特点,然而其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因此我们依然继续使用它。
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学习的主要工具,大众化的宣传教育得以广泛推广。漫步在该旅营区,不同年代的信息传播媒介交织出一幅新时代军营学习宣传的生动图景,各式宣传海报、漫画,以及微电影、访谈和视频等,在众多平台上交替展示。
没想到刚踏入连队,便享受到如此先进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学习设施。近日,众多新战友抵达连队,大学生士兵李春庆不禁感慨万分,“身处这等学习氛围,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教室。我决心在军营里努力学习,锻炼自己,不负青春,努力成为优秀人才!”
记者感言
“黑板报”的变迁告诉我们什么
孙兴维
官兵们对黑板报可谓是再熟悉不过。特别是对于老兵们而言,那些色彩斑斓的黑板报,蕴含着他们众多青春岁月的回忆。而今,随着“纳米黑板”的引入军营,它为新时代的战士们带来了怎样的新体验呢?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亲身体验了“纳米黑板”的操作。总体而言,这款黑板的功能强大,呈现方式多样,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板报的界限。它为基层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官兵的学习和娱乐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更为显著的是,随着“纳米黑板”等新兴载体的涌现,连队中传统的听广播、阅报纸、看电视的“三个半小时”活动模式正逐渐被取代,而以往那种平面、单一、分割的信息获取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尤其在智能手机使用受到一定限制的今天,“纳米黑板”凭借其鲜明的科技气息和深度互动特性,赢得了基层官兵的广泛喜爱。
“黑板报”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媒介与时代同步前进,其形式不断创新,使得官兵乐于阅读并从中获得教益,这正是信息时代新型宣传工具在军队中扎根并广受欢迎的深层原因。然而,我们绝不能忽视,无论载体和形式如何演变,内容的品质始终是关键所在。多样的展示手法、生动的呈现手段同样关键,然而,最为关键的是那位带兵人那颗始终如一、全力以赴助力士兵成长和成功的炽热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