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说明文:主要样式、应用范围及分类,你知道多少?
说明文是一种文章体裁,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说明的方式来阐述事物、阐释事理,从而向读者传授知识。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涵盖广告、使用说明书、摘要、提示、规章制度、章程、解说文字以及科普小品等多种形式。
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
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通常涵盖了对事物的形态、结构、种类、相互联系以及作用等方面的介绍,并对事物的原理、内涵、特性以及发展历程进行阐释。《尚书禹贡》堪称我国最早出现的说明文著作。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本质在于阐述,并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内容。这些知识可能源自科学研究的文献资料,也可能源于直接的实践、调研和考察,均具备严谨的科学依据。为了清晰阐述事物,必须深入理解其特性,并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本质属性,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解释“是什么”,更要阐述“为什么”会如此。应用性说明文通常仅需阐述事物的特性,而阐述性说明文则需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和核心。
在撰写说明文时,必须确保内容的条理性,其说明的先后顺序应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以及人们认知的流程。举例来说,在描述自然景观或建筑物时,通常依据地理位置和空间布局来组织叙述;而在讲述事物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时,则通常依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至于阐述事理,则多依照事物内在的逻辑顺序来展开。总体而言,这需遵循既定的步骤,从表面到内在,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从远端到近端,从浅显到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说明。在特定情境下,为了他人能更精确地理解事物,在不违背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下,对阐述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也是可以的。
解说事物是一种阐述和梳理的过程。根据不同的对象,其说明的焦点和层次也会有所差异。在阐述具体实物时,通常需关注其空间位置;而在解释抽象道理时,则需深入剖析概念、特性、起源、构造、种类、异同、对比、关联以及作用等方面。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如诠释法、分类比较法等。
说明文的特点:
1、 说明的中心鲜明突出。
对于一篇说明文来说,通常而言,全文的总体说明焦点仅有一个,而各个段落同样拥有各自的说明焦点,这些段落焦点是为了支撑整体的说明焦点而存在的。出色的说明文往往具有非常清晰且突出的说明焦点。以《鲸》这篇文章为例,它主要阐述了鲸的体型、种类及其生活习性,从而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实际上,这篇文章所包含的科学内容正是其说明焦点的核心所在。
2、 具有科学性。
说明文具备显著的科学特质。在阐述事物时,它强调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轻描淡写,力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避免草率行事,杜绝主观臆断和胡言乱语。说明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事物的特性进行阐述。每种事物都具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的矛盾性,是区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重要能力。说明文需着重展现事物的独特性,以便读者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描述的对象;若事物的特性不明确,描述模糊不清,便容易与其他事物混淆。唯有准确捕捉事物的特性进行说明,才能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所述信息必须准确无误。也就是说,对于那些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仍需进一步探讨的议题,不应轻率地给出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判断。需明白,读者阅读说明性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若将缺乏科学依据的所谓“知识”传递给读者,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有两家报纸分别刊文讨论酸菜对人体的影响,但观点却截然相反。有观点指出,酸菜富含营养,亦能作为药物辅助治疗慢性病症,因而建议民众增加酸菜的摄入量。然而,另有一篇文章指出,酸菜中存在大量黄曲霉毒素和亚硝酸盐,这些成分具有致癌风险,可能引发肝癌、胃癌及食道癌等多种疾病,对健康构成威胁。于是,有人呼吁民众应避免食用酸菜。究竟应该多吃酸菜还是完全不吃,这个问题让人感到困惑。实际上,经过专家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篇说明文虽然各有其理,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体现科学性。遗憾的是,两篇文章的作者均未注意到这一点,他们片面地认为酸菜要么只有益处,要么只有弊端,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说明文写作讲究条理清晰。在阐述事物时,需确保思路明确,层次分明。条理是事物内在的属性。尽管众多事物错综复杂,但通过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我们总能发现其内在的条理。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具备空间属性。说明文正是基于这一特性来构建其逻辑结构,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由外及内,抑或是从左至右,或是从南至北,亦或是从远及近,亦或是从中心至周边,又或是从整体到局部。在阐述某一建筑的结构、某一产品的构造,或是介绍某一地区的状况时,这种方法都能有效地组织材料,使读者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事物经历着从诞生、成长到消逝的历程。部分说明文会依据事物的时间特性,将组成部分按照先后顺序排列,这种做法也体现了条理清晰。在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中,通常遵循事物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而在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中,则通常依照生产和工作的流程,逐一进行阐述。
(3) 逻辑顺序
某些说明性文章着重于阐述事理,其阐述过程遵循事理的内在逻辑,可能采取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也可能从表面到深层次逐步展开,或者从根本原因到最终结果逐步递进,从而构建起严谨的条理结构。此外,某些说明文还可以根据事物的特性,从多个角度进行布局,这些不同角度的材料相互并列,形成了一种平行关系。
4、 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
说明文对用词有着严格的标准。一篇优秀的说明文,常常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来揭示深奥的内涵,将事物的内在属性从表面到本质,逐步展现给读者,便于他们理解问题的核心。语言的精确性,意味着它能够恰如其分地呈现出客观事物的真实面貌,让读者一目了然。要实现语言的精确,必须确保用词精准、句子构造恰当以及整篇文章结构严谨。简洁的语言,意味着用简短的文字传达丰富的信息,清晰流畅,便于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领会其内容。通俗的语言,则是采用大众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深奥的哲理浅显化,将专业知识趣味化,使每个人都能轻松理解,乐于阅读。为了实现语言的通俗性,可以适当地运用叙述和描写手法,也可以巧妙地运用比喻。
说明文主要通过“说明”这一表达手法,旨在向读者介绍和阐释事物的存在状态、本质属性、结构构造、功能用途、制作工艺、发展历程以及其内在的道理,它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文体,其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一种文章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说明的方式进行表达。这种文体对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功能等进行客观的阐述,旨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构成了说明文的核心特质。
2、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的分类可以从内容角度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物说明文,其目的是对某个物体的形态特点进行阐述,例如《中国石拱桥》就属于此类;另一类是事理说明文,它侧重于阐释事物的内在原理或运行规律,如《统筹方法》便是典型代表。此外,根据语言表达的形式,说明文还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富有文学色彩的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一个事物之所以能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主要依赖于其独特的特征。《故宫博物院》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虽然都专注于建筑介绍,但它们所展现的特征却各有千秋。故宫曾是古代君王的居所,其设计理念无不彰显出封建帝王“独尊”的气派;而人民大会堂则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同商讨国家大事的场所,其雄伟壮丽便是其显著特征。在阅读说明文时,我们应注重把握说明对象的这些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在阐述事物的特性、类别、形成原因以及作用时,说明文通常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阐述。这种逻辑顺序涵盖了从表面现象深入到内在本质;从引发原因推导至最终结果;从整体结构到局部细节;从总体概述到具体分析;从显著特点延伸至应用领域等方面。以《向沙漠进军》为例,文章详细描述了沙漠对人类的侵袭手段以及人类应对沙漠的策略,通过从表面现象到本质的阐述,巧妙地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则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方式。
5、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我们常见的方法包括对事物进行定义、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划分、通过具体实例进行阐释、进行对比分析、列出具体数据、运用比喻手法、绘制图表以及进行详细解释等多种形式。这些方法的选用,主要依据说明的目的和内容来决定。
举例子
对复杂或抽象的概念进行阐释时,应借助具体、生动且易于把握的实例进行阐述。比如,在解释死海之“死”时,可以提及海中缺乏鱼类、虾类和水生植物,甚至周边地区草木不生的情况来佐证;而在阐述死海之“不死”特性时,可以举例说明即便不具备游泳技能的人,也能轻松漂浮在水面上,无需担忧溺水之险,以此增强说服力。
列数字
某些事物在数量上易于阐述其特性,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数字来进行描述。比如在《太阳》这本书中提到:实际上,太阳与我们相隔一亿五千万公里的距离。若是以步行的方式前往太阳,日夜兼程,大约需要行走三千五百年;即便是乘坐飞机,也需要飞行二十多年。
作比较
对某一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以凸显其特性。通过对比,我们能够辨识出事物的独特之处,或是发现其与其它事物的相似性。比如在《太阳》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当我们观察太阳时,会误以为它并不庞大,然而实际上它的体积极其庞大,需要130万个地球才能与它相媲美。”通过将地球与太阳进行对比,作者生动地展现了太阳体积巨大的这一显著特点。
分类别
依据既定标准,对所述对象进行分类,并针对各个类别进行详尽的阐述。
打比方
通过将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可以更精确、清晰地阐述该事物的特性。比如在《太阳》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到:“太阳能够发出光芒,散发热量,宛如一颗巨大的火球。”这样的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太阳的形态以及其发光发热的特性。
作假设
《太阳》这部作品中提到:“若缺失了太阳,整个地球将陷入一片漆黑与严寒之中,缺乏风霜雨露的滋润,草木与野兽亦将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类的消亡。”这充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之间的联系极其紧密。
在《太阳》一书中,作者引用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远古时期,天空中共有十个太阳,它们的光芒炽烈,使得大地上的草木枯萎,人们备受酷热之苦。为了解救苍生,人们找到了一位箭术高超的射手,他一箭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而使得地面上的温度得以降低。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定义与阐释。定义,即以简洁的文字对事物的根本属性进行概括性的阐述,从而明确被阐述事物的范畴与边界。阐释,则是对事物进行注释性的说明,通常涉及对事物的通俗介绍,以及对其性质和特征的详细解说。在语言表达上,定义的表述需为清晰的确切判断,其语言结构通常为“某某为何物?”在表述“某某叫什么”时,需确保语言的精确性与精炼性,不得使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解释;而若进行说明,则无需受此限制,只需保证说明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作比较与分类别。比较说明法通常包含主从关系,其中主事物是所要阐述的核心,而辅佐事物并非阐述重点,仅作为辅助说明主事物的手段。为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那些不熟悉的主事物,我们选择一个与之相似的、人们较为熟悉的辅助事物进行对比,以便更清晰地展现主事物的某些特性。至于分类别说明法,它涉及一个广泛的概念,其中包含多个子概念。这些子概念均属于同一大范畴,彼此并列,不存在主从关系,也不具备比较的特性。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写作需追求精确与简洁。此类文章或需语言质朴,或需文辞活泼。然而,无论风格如何,都必须保证内容的精确与简洁,并注重其科学性。语言的精确与简洁主要表现在以下数点:
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必须确保真实,对知识的阐述需具备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于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以及程序等方面的表述,均需精确无误。
在表述时,需巧妙地运用那些能够起到修饰和限定作用的词汇。例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文字需简洁、清晰、易于理解,力求言简意赅、表述明确,避免冗长、模糊不清。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打比方、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