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海外版版面设计超神!打破常规,插画超吸睛
小阔爱们,周一好呀!

报纸,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过许多,对其印象往往比较固定:它们显得庄重、刻板,文字繁多而图片较少。
我们并非无端产生偏见,观察市面上的报纸,版面设计普遍是文字密集,其间点缀的图片也显得冷漠。
间或可见色彩鲜明的报纸版面,这在业界实属罕见,足以引发读者一片赞叹,称之为富有创意。
至于《中国日报》海外版的版面设计,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打破常规,减少摄影作品在报纸上的刊登比例,广泛运用色彩斑斓、视觉冲击力强且充满想象空间的插画。
在2019年这个鼠年之际,贺岁特刊的封面呈现了九只圆滚滚的小老鼠,它们身着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手持装满祝福的红包和“福”字,向遍布全球的华人朋友们致以新年的问候。
在全球化主题的头版位置,摆放着一个地球仪。铁路和船只在其间来回穿行,周围装饰着象征中国的丹顶鹤和菊花刺绣图案,这些元素共同展现了中国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未来展望。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特辑中,《中国日报》特别制作了24幅色彩丰富的插画页面。何谓气派的艺术风格?这便是!
同样中国风满满的,还有锦鲤、大熊猫、青花瓷等头版插画。
除了拥有高吸引力,《中国日报》还经常运用插画手段,促使读者对更深层的社会发展议题进行思考,并关注那些较为棘手的挑战。
例如,机器与人类能否实现和睦共处?新兴科技与古老文化是否会产生冲突?
生动描绘“2017年中国外汇储备降至30万亿”的报道——象征我国的金鱼正游弋在“3”这一刻度线以下的水平面。
这些插画之精美足以独立成展,不仅使《中国日报》在众多同行中独树一帜,还为其赋予了传递情感的独特作用。
《中国日报》海外版不仅因其版面设计之精美而闻名,还荣获了业界公认的“报业奥斯卡”——英国报业年度奖的青睐。众多网友对这份报纸赞誉有加,他们纷纷表示:“每一期都堪称收藏的珍品!”
其他媒体依旧着重于文字内容的呈现;而《中国日报》则已迈向更高层次,开始注重视觉呈现的优化。
那背后推动这一切的,正是《中国日报》海外版美术部门的一群年轻女职员。
美术部主编及主笔李旻,是这股插画风潮的带头人。
2000年,她初入《中国日报》的行列,那时插画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她所绘制的插图仅限于新闻旁边的小幅作品,其尺寸如同豆腐块一般。然而,到了2010年,《中国日报》欧洲版创刊之际,领导层提出了一项颇具胆识的提议:在头版中加入大幅的绘画作品。这项具有实验性质的使命,最终落在了李旻的肩上。
李旻创作的首张头版插图上,描绘了两位欧洲人和两位中国人在划皮艇,寓意着中欧携手共渡难关。彼时,她的绘画风格深受外国漫画的熏陶,画中人物特征鲜明,如头部较大、表情诙谐等。
自那时起,她持续绘画直至2016年的尾声,突然间她领悟到,作为一份展现中国形象的报纸,其视觉风格理应彰显出浓厚的中国特色。紧接着,她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培训班,专攻工笔画技艺。
自那时起,《中国日报》的封面设计便呈现出令人赞叹的华丽,那些精美的头图作品就此诞生。
李旻之外,美术部门中还有一位名叫马雪晶的女孩,她专长于制作数据插图,同样颇具趣味。
以往的数据资料和商业图表往往显得单调乏味,令人感到昏昏欲睡;然而,马雪晶创作的数据图表却生动有趣,其中融入了可爱的卡通人物。
小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向我们揭示了数据对于普通人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纸的核心职能在于通过文字来交流信息,然而这并非其唯一的职能。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一份优秀的报纸不仅需保证内容的高质量,还需顺应大众的审美趋势。
现在,我正在寻找哪里能够购得海外发行的《中国日报》……无论如何,我得弄几期带回家珍藏。